右侧闭孔疝伴小肠嵌顿
查体:腹稍膨隆,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左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无明显肌紧张,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2-3次/分。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1.24*10/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886,淋巴细胞0.062,血红蛋白138g/L。血淀粉酶:79U/L。腹部B超:肝脏,脾,胆囊,胰腺,肾脏,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肠管扩张;肠间积液。腹部立位x线平片:中下腹部见数个高低不等气液的气液平面成阶梯状排列,肠腔积气明显,肠梗阻。予以禁食,支持及对症治疗1周,腹痛,腹胀加剧,可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渐有发热,体温38.5℃,再行急诊CT提示右侧腹股沟区见一囊袋状影,病灶位于闭孔外肌前方,耻骨肌后方,囊内可见肠管及脂肪密度的网膜,曾考虑为股疝,疝囊管部位肠管粘连,其上方肠管梗阻,明显积液,积气,腹水。后再与放射科医生共同读片,诊断为右闭孔疝伴小肠嵌顿。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内浑浊黄色腹水,量约300ml,距回盲部约35cm处远端回肠疝入右侧闭孔,回纳肠袢见肠壁坏死穿孔,行回肠部分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后10d痊愈出院。
讨论:闭孔疝的发病率低,发病隐匿或较轻。加上老年人反应迟钝,局部体征不明显,多以不明原因的急性肠梗阻入院,部分患者因原有腹部手术史被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有些因腹股沟下方或大阴唇处存在肿块被误诊为股疝,少数因存在膝关节麻木、刺痛被误诊为膝关节炎给予药物治疗。但只要想到本病,仔细分析病史,结合本病的临床特点和表现,可做出正确诊断。1)年龄多为60岁以上女性,尤其是体弱消瘦者,以往可能有类似发作史、多次妊娠分娩史、习惯性便秘等病史;2)常伴有闭孔神经痛,自腹股沟处扩张至大腿内侧,呈持续或间歇性,并向膝内侧放射。屈曲大腿常可缓解疼痛,伸直,内收或向内旋转可加重疼痛,即Howship-Romberg氏征,此征在闭孔疝中的发生率约为20.2%-100%不等;3)常在腹内压突然增高时发病,患者往往伴有肠梗阻症状。4)腹部体征视肠壁嵌入多少及血运情况而不同,小部分肠壁嵌入早期无肠坏死,可无腹肌紧张,仅有腹部压痛。直肠或阴道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5) X线检查示肠腔积气,CT在闭孔疝的诊断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可显示闭孔处的软组织肿块,结合临床症状,为确诊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对于高龄瘦弱的女性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肠梗阻,在排除腹股沟疝和股疝外,应想到是否为闭孔疝所致。
闭孔疝易发生嵌顿,肠坏死或肠穿孔,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径路主要分为经腹途径和非经腹途径两种。经腹探查入路有利于急性肠梗阻的确诊及有关疝的定位,能完善显示闭孔疝环周围情况,且疝修补时能妥善保护好闭孔神经及血管。对嵌顿肠袢的处理,如小肠壁嵌人,无明显坏死,可予包埋缝合,如有大片坏死时,应行肠部分切除。用生理盐水反复彻底清洗疝囊及周围组织,用可吸收缝线在闭孔疝疝囊开口处做间断8字缝合,一般缝合3-4针即可完全缝闭疝囊开口。疝囊无需放置引流,也无需放置补片,文献报道闭孔疝的复发率极低。(撰文:杨斌)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