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腹膜疝 盆底腹膜疝专家 盆底腹膜疝病因 盆底腹膜疝治疗 疾病百科
1.症状
(1)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或粪便排出困难,少数病人二者兼有。据统计,约有83%的盆底腹膜疝患者有明显的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的症状,如排便困难时需过度用力,有便不尽感、肛门直肠胀感、重复排便等症状。排便障碍严重时,需手助排便,如有的病人在排便时感觉阴道、会阴部膨隆,常需按摩肛门周围或阴道后壁方能排出部分粪便。
(2)其他症状:如心情烦躁、腹胀、腹痛、恶心、食欲不振、腰、骶尾部痛等等。
2.体检 嘱病人做模拟排便动作时,直肠前壁有饱满感,阴道后穹隆区出现一膨隆。直肠、阴道双合诊可扪及两者间有肠襻等疝内容物存在。
本病诊断无典型依据,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双合诊或三合诊、排粪造影和同步排粪造影盆底造影。
一般的体检对诊断意义不大,诊断主要根据排粪造影、同步排粪造影盆底造影。当盆底腹膜疝囊内有内容物时,可根据排粪造影时阴道与直肠间距或乙状结肠、小肠下缘在耻尾线以下来推测有肠道进入盆底腹膜疝内。对无内容物的盆底腹膜疝需行盆底腹膜造影诊断,该造影可明确显示盆底腹膜疝囊的大小、形态、水平等,是更可靠的方法。
1.排粪造影 排粪造影检查前2~3h先口服造影剂,当用力排便时含有造影剂的小肠和(或)乙状结肠疝入直肠阴道之间,压迫直肠前壁和肛管上口,导致直肠内造影剂不能排出。Mellgren在2816例排粪造影中盆底腹膜疝检出率为19.0%,卢任华等报道其检出率为13.02%。但口服钡剂虽使小肠显影有利于肠疝的诊断,但同时增加了小肠重量,使其更易进入盆腔,有增加假阳性率的可能。
2.同步排粪造影盆底造影 一些学者发现,虽然排粪造影前口服了造影剂,但有一些盆底腹膜疝确诊仍存有困难。Fenner报道7例临床诊断为乙状结肠疝的病人中5例经排粪造影未证实,而9例排粪造影诊断为乙状结肠疝的病人仅7例临床拟诊。Bremmer等人对22例有明显排便功能障碍、排粪造影发现有直肠阴道间隔增宽的患者,同步排粪造影盆底造影,除2例无腹膜疝出外,其余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疝出,9例有肠道进入疝囊。国内学者张胜本等报道采用同步排粪造影盆底造影,行力排相、排后黏膜相检查,均可见明显的疝囊、疝囊内容物(小肠或乙状结肠)及疝入肠襻下缘达到耻尾线以下。直肠型盆底腹膜疝均伴有直肠内脱垂或完全性直肠脱垂,除有病理性Douglas窝加深外,脱垂的直肠前壁浆膜层随直肠全层内脱垂的产生而形成疝,在静息状态下疝囊可不出现,但用力排便时和排便后疝囊明显增大加深,产生排便中断。结合盆底腹膜造影在力排、排空后黏膜相可以清晰显示直肠壁内疝的疝囊,这是确诊的可靠方法。阴道型盆底腹膜疝盆底腹膜造影可见造影剂充盈于直肠阴道间隙,用力便排时可抵达会阴体,并疝入阴道后壁。
1.非手术治疗 治疗上应首选非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减轻和(或)消除慢性便秘的症状,其措施包括:
(1)多进食膳食纤维、多饮水。
(2)养成良好的定时、定式排便习惯。
(3)提肛锻炼。
(4)必要时可辅以口服果导和润肠通便中成药,如通便灵、排毒养颜胶囊、槐角丸等。但对含有蒽醌类物质的刺激性泻剂要慎用、少用,必要时可间断应用,否则会损害肠神经系统,导致结肠无力,并可诱发结肠黑变病。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非手术治疗无效,伴直肠脱垂或全层直肠套叠,有内容物进入疝囊者等。
(2)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治疗重点是针对引起盆底腹膜疝的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其解剖异常,关闭盆底腹膜的缺损,适当抬高加深的Douglas陷凹,女性达子宫骶韧带下1~2cm,男性在膀胱颈水平,使其恢复其正常的位置。手术方式有3种。
①经腹盆底腹膜疝修补术:经腹部入路能清楚显露疝及疝环,利于修补盆底筋膜缺损、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行直肠悬吊或固定等手术操作,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较为理想术式。经腹盆底腹膜疝修补手术要点为:A.头低臀部抬高的截石位;B.下腹正中或患侧旁正中切口入腹;C.将小肠等脏器推向头侧,向前推拉子宫、膀胱,清楚显露疝囊内口;D.在会阴组的协助下疝囊很容易进入腹腔;E.缝合及修补盆底筋膜,包括:关闭盆底筋膜缺损,阴道重新缝合于子宫骶韧带上或固定于髂嵴韧带、骶骨处,缝合直肠阴道隔中下部分的缺损等;F.乙状结肠疝同时伴有乙状结肠冗长的患者可切除冗长的乙状结肠,以免乙状结肠冗长扭曲成角影响粪便通过,术后便秘或疝复发;G.伴直肠全层内脱垂者可同时行直肠悬吊或固定术。可直接将直肠缝合固定在骶前筋膜上(图2),或采用Ripstein手术悬吊、固定直肠。Ripstein手术的基本要点是游离直肠后壁到尾骨尖,提高直肠,通过Tenon网将直肠上部包绕,并固定于骶骨前凹的骶前筋膜上(图3),使其粘连而治愈。亦可采用功能性直肠悬吊术,用丝线或筋膜单侧或双侧将直肠悬吊于骶骨岬。该方法的优点是不做广泛解剖,仅剪开盆底腹膜显露骶骨岬及直肠侧壁即可,对盆神经损伤较少;H.子宫疝伴有子宫脱垂或后倾者,将子宫固定于前倾位;I.适当抬高变深的Douglas陷凹,恢复其正常深度,一般女性达子宫骶韧带下l~2cm,男性在膀胱颈水平。
手术须注意以下几点:A.不作广泛的腹膜下解剖,避免损伤直肠神经,减轻术后瘢痕形成;B.不作扇形乙状结肠系膜切除;C.恢复正常解剖,避免矫枉过正,仅悬吊至直肠在术中所见的套叠状态消失;D.抬高盆底要适度。
②经阴道盆底腹膜疝修补术:经阴道入路具有损伤较小的优点,但经阴道手术切口易污染,术野狭小,疝的解剖关系暴露不佳,疝囊高位结扎及修补盆底筋膜及腹膜操作困难,有可能影响手术效果,而且不能处理盆底腹膜疝同时并存的直肠内脱垂、直肠脱垂,剪除阴道黏膜瓣过大可导致阴道狭窄、术后性交困难。因此,近年来该方法较少应用。
③腹会阴联合盆底腹膜疝修补术:主要适用于疝囊不能还纳腹腔并全部切除者。但多数学者不主张采用该方法,理由为:A.腹会阴联合手术具有损伤较大、易导致术野污染等不足;B.单纯经腹手术就能完成手术,且效果良好;C.即使术中疝囊不能全部切除,只要修补良好,远端部分疝囊残留也无大妨碍。
(3)术后处理:除按一般腹部手术处理外,应注意调节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行提肛锻炼。
(二)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