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夏日锻炼更应防范运动型猝死

发布日期:2014-11-21 22:46:37 浏览次数:1600

学生时代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次剧烈运动如球赛、长跑等结束后,体育老师往往要求学生们必须在操场上慢跑或者慢走一会儿方能离开,很多人都曾抱怨过老师的这种“虐待”,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很好的预防运动型猝死的方式。

运动型猝死是怎么回事呢?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的资料,运动型猝死可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可能只有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因此运动型猝死以其发病快、危害大为基本特征。

运动型猝死多出现在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中,一些低强度的运动中也有猝死的发生。研究表明,只要能做到正确预防、科学健身、加强医务监督、视自己情况量力而行,运动猝死是能够避免的。

绝大多数的运动型猝死属于心脏性猝死,常见的心脏性猝死多是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发生心脏性运动猝死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运动者患有潜在心血管疾病,二是参加超负荷运动而导致心脏缺血。运动超负荷常常是运动型猝死的主要诱发因素,当运动过于紧张和激烈,超过了人体承受的极限,就会出现血压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氧、心脏系统不堪重负、血氧量需求猛增,但供应量减少的情况。在血、氧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运动者的心脏急性缺血,导致心肌梗死、心律紊乱或急性心力衰竭,最终导致猝死的发生。

除了心脏性猝死外,脑溢血、中暑、呼吸道疾病、肝病、肾病等都有可能导致猝死。此外,一些外部诱因如体内存在感染灶(扁桃腺炎)、心脏部位外伤性出血、饱食后运动、曝晒、运动后淋浴等也会引发猝死。有个别情况还会由感冒引发心肌炎,在运动中没有足够重视而猝死。

在剧烈运动后,一定要重视做好整理活动,如慢跑、走动,活动四肢或按摩肌肉等,尤其是在快速奔跑后,切莫“急刹车”,要不断做深呼吸,然后缓缓地停下。这样可使原来大量开放着的下肢血管有一个调节过程,不会使回心血量骤然减少,从而可有效地预防运动后休克或猝死。

作为运动者本身,我们也能从一些生活习惯中预防猝死的发生,如切忌运动后马上洗冷水或热水澡。剧烈运动后人的体温会升高,如果突然冲冷水澡,会造成人体血管的突然收缩,导致血循环阻力加大,小腿抽筋,同时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而马上洗热水澡则会继续增加皮肤内的血液流量,加重心脏和大脑的负担,轻则使人体感到头昏眼花,重则可能休克,引发其他慢性疾病。因此建议您剧烈运动后最好等到身上的汗液完全挥发掉再冲澡。

还有一些人喜欢“突击锻炼”,即平常抽不出时间,因而在周末拿出大量时间去集中锻炼;或者长期不运动,突然开始大强度的锻炼。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平时不运动身体已经形成了生理和机体平衡,大运动量训练时,心肺功能无法适应,身体机能跟不上,就会导致身体超负荷。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