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发布日期:2014-10-17 14:12:45 浏览次数:1600

症状体征 编辑本段 1,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有劳累后气急昏厥头晕和活动后绞痛,与主动脉瓣狭窄相类似,约10%的病例因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引起心悸或体循环栓塞,晚期病例则出现充血心力衰竭端坐呼吸水肿

2,体格检查

常见体征有心尖搏动增强,向左下方移位,常见抬举性冲动或双重性冲动,胸骨左缘下部或心尖区可听到收缩中期喷射性杂音,传导到心基部,常伴有震颤,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则心尖区呈现全收缩期杂音,第2心音分裂,也可听到第3心音或第4心音,但听不到收缩期喷射样喀喇音,周围动脉冲击波较强,消失波较小,与水冲脉相类似。

3,病理改变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心室梗阻病变的程度轻重不一,典型的病变以心室间隔上部肥厚最为显著,纵向切开心室间隔,肥厚的心肌即向左,右心室腔膨出,心室间隔最厚部位处于二尖瓣前瓣叶游离缘的下方,心室间隔在该处因与前瓣叶互相冲撞而呈现局限性纤维化内膜增厚(图1),肥厚的心室间隔心肌的厚度向上(主动脉瓣环),向下(心尖部)逐渐减少,左心室流出道下段梗阻位于肥厚的心室间隔心肌与前瓣叶游离缘之间,心脏收缩时,肥厚的心室间隔凸入心室腔,靠近前移的二尖瓣前瓣叶,引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有时伴有关闭不全,收缩早期流出道梗阻程度较轻,此时心室排血量较多,左心室游离壁前外部份及心尖区均匀肥厚,左心室后壁则增厚较少,心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之比可达3∶1,左心室腔较小,心室间隔中段增厚者则心室腔呈哑铃状,病变进入晚期,由于心肌梗塞或长期重度心力衰竭,左心室可能扩大,左心房腔常扩大,心房壁增厚,二尖瓣前瓣叶增厚,可伴有腱索断裂或先天性畸形,右心室因肥厚的心室间隔突入右心室可引致流出道梗阻,病程长者右心室游离壁可因梗阻病变或肺循环压力升高而增厚,心室间隔和心室壁的冠状动脉分支管壁常增厚,管腔狭小,可能引致透壁心肌梗阻。

治疗方法 编辑本段 预防

由于病因不明,预防较困难。超声心动图检出隐性病例后进行遗传资料可作研究。为预防发病应避免劳累、激动、突然用力。凡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洋地黄 类、受体兴奋药如异丙肾上腺素等,以及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等使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加重,尽量不用。如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应预防发生感染性心内膜 炎。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医治疗方法

偏方:

九香虫10克,五灵脂10克,延胡索10克,香附10克,丹参12克,三七粉3克,木香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西医治疗方法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可在任何年龄呈现症状,最多见的发病年龄为20岁前后。经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在10岁以下仅10%呈现严重症状,50岁以 上则增加到70%。有的病例病情可多年稳定或持续发展日趋严重。发生心房颤动后常呈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体循环栓塞。呈现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未经手术治疗的 病例中,约15%于5年后死亡,25%于10年后死亡。大多数病人突然死亡,仅少数病例死于心力衰竭或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症状明显,内科药物治疗未能奏 效,静息时左心室腔与流出道收缩压差超过6.6kPa(50mmHg)者应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切除心室间隔肥厚的心肌以解除梗阻。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

(一)经主动脉和左心室联合切口心肌切除术 胸骨正中切口,应用体外循环结合低温,左心房内放入减压引流管,阻断升主动脉,在其根部加压注入冷心脏停搏液并局部降低心肌温度,横向切开升主动脉根部, 用拉钩将右冠瓣向前牵引,用圆刃小刀从心室间隔前方切除U型心肌,切口从右冠瓣下方开始并向左侧延伸到右冠瓣与左冠瓣交界下方。切不可将心室间隔切口向右 侧延伸,以免损伤左房室束引致完全性传导阻滞。将心室间隔长方形心肌片在直视下向下方伸长,但不可切入太深。另在左心室前壁下部作与最低斜角支平行长约 4cm的斜行切口,进入前乳头肌下方的左心室腔,经切口将前瓣叶拉向心室间隔的左侧,从下向上用小刀切除心室间隔肥厚的心肌,与经主动脉切除的心肌片相联 接,然后剪除整片肥厚的心肌,切口深度约为15~20mm修剪心肌碎片以防发生栓塞。间断缝合心肌切口全层,缝合主动脉切口。排出左室腔及主动脉残留气 体,取除主动脉阻断钳并升高体温,心搏有力后停止体外循环。

⑴左手示指由主动脉伸入左心室腔,作左心室切口;⑵拟切除的肥厚心肌;⑶左心室壁及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范围

(二)经主动脉切口心室间隔心肌切除及切开术 建立体外循环并采取心肌保护措施,阻断主动脉血流经升主动脉根部横切口,牵引右冠瓣显露心室间隔,用小圆刀在右冠瓣下方心室间隔上部作两个平行切口,切开 心室间隔下部时可压迫右心室游离壁,使心室间隔移向左心室腔以改善显露,然后切除两个平行切口之间的长方形肥厚心肌组织。用手指按压心室间隔切口,增加心 室间隔切槽的深度和宽度,取除心肌碎块,缝合主动脉切口,排出左心室腔和主动脉内气体,取除主动脉阻断钳。复温至体温达35℃以上,心脏搏动有力后,停止 体外循环,如认为心室间隔肥厚的心肌切除仍欠满意,可另经左心室切口途径予以彻底切除。

⑴建立体外循环后,经主动脉切口放入术者手指及小刀;⑵纵向切开心室间隔肥厚的心肌。

治疗效果:手术死亡率约为10%。常见的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和左心室切口出血。术后约5%的病例并发完全性传导阻滞,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 率更高。此外少数病人并发围术期心肌梗塞,心室间隔穿破,左心室室壁瘤和医源性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彻底的病例术后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收缩压差消失,主动脉压力波形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和选择性左心室造影复查显示左心室腔增 大,收缩期二尖瓣前瓣叶前移消失,但心房颤动仍然存在。约90%的病人术后心功能改善到1~2级。

术后长期随诊70%的病例生存10年以上,50%生存15年以上。主要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引致脑栓塞或心肌梗塞。猝死 的发生率约为25%,较未经手术治疗的病人显著减少。

饮食保健 编辑本段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猪心小麦粥猪心1个、小麦30克、大枣5枚、大米50克、调料适量。猪心洗净、切片,调味勾芡备用,将小麦捣碎,大枣去核,同大米煮为稀粥,煮沸 后加入猪心片,调味服食

2、参枣桂姜粥党参10克、大枣5枚、桂枝、干姜各6克、大米50克,牛奶及红糖适量,将诸药水煎取汁,同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牛奶、红糖即 成。、

3、猪血参芪附枣粥猪血100克、党参、黄芪各15克、附子5克、大枣5枚、大米50克,调理适量。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成稀粥,待熟时调入猪血 及调味品。

4、玉竹羊心汤鲜玉竹15克、羊心1个、调料适量,将羊心洗净、切片,加水与玉竹同炖至羊心熟后,再配以食盐、味精、葱花、姜末等调味服食。

5、桂参汤:桂圆肉30克,远志15克,丹参15克。水煎加红糖,每天2次代茶饮。

6.莲子甘草饮: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每日数次。

7、)丹参饮:丹参30克,加水3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渣,加冰糖适量,微甜为度,每次饮30毫升,每日2次。

8、枣仁粳米粥:酸枣仁50克,捣碎,浓煎取汁,以粳米100克煮粥,半熟时入酸枣仁汤同煮,温服,淡食或加糖均可。

9、五味子膏:五味子250克,水洗净浸半天,煮烂滤去滓,浓缩,加蜂蜜适量,收膏贮藏,每服20毫升,每日2~3次。

10、磁石粳米粥:磁石60克,打碎,于砂锅中煮1小时,滤去渣,加猪腰子1个,去筋膜洗净切片,以粳米100克加磁石水煮粥食。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吃什么对身体好?

1、采取寓纤饮食,这类纤维见于大麦、豆类、糙米、水果、葡萄糖甘露醇、树胶、燕麦。燕麦麸及糙米糠中;

2、宜多喝大麦水;

3、补充必需蹭肪酸,必需脂肪酸对健康是相当重要的;

4、食用低温压缩植物油。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1.尽量减少维生素D的摄取;

2.喝酒及咖啡、酒、咖啡、町乐、香烟及其他刺激性物质;

3.避免鱼肝油,尤其当喝酒时。

4.尽量少喝饮料,仅喝蒸馏水。

5.勿食红肉、精致调味品。

预防护理 编辑本段 预后

病程发展缓慢,预后不定,可以稳定多年不变,但一旦出现症状则可以逐步恶化,猝死与心力衰竭为主要的死亡原因,猝死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其出现和体力活动有关,与有无症状或有否梗阻有关,心室壁肌厚程度高,有猝死家族史,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为猝死的危险因子,猝死的可能机制包括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窦房结病变与心传导障碍,心肌缺血,舒张功能障碍,低血压,以前二者最重要,心房颤动的发生可以促进心力衰竭,少数患者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或栓塞等并发症。

预防

由于病因不明,预防较困难,超声心动图检出隐性病例后进行遗传资料可作研究,为预防发病应避免劳累,激动,突然用力,凡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洋地黄类,受体兴奋药如异丙肾上腺素等,以及减轻心脏负荷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等使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加重,尽量不用,如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应预防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理病因 编辑本段 本病的病因不是很明确,可能因素有:

1,遗传

一个家族中可有多人发病,提示与遗传有关,Matsumori发现本病HLADRW4检出率高达73.3%,对照组检出率极低,HLADR系统是遗传基因之一,对免疫反应有调节作用,说明本病与遗传有关。

2,内分泌紊乱

嗜酪细胞瘤患者并存肥厚型心肌病者较多,人类静脉滴注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可致心肌坏死,动物实验,静脉滴注儿茶酚胺可致心肌肥厚,因而有人认为肥厚型心肌病是内分泌紊乱所致。

疾病诊断 编辑本段 有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因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极为重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无论对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的患者都有帮助,室间隔厚度18mm并有二尖瓣收缩期前移,足以区分梗阻性与非梗阻性病例,心导管检查显示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差可以确立诊断,心室造影对诊断也有价值,临床上在胸骨下段左缘有收缩期杂音应考虑本病,用生理动作或药物作用影响血流动力学而观察杂音改变有助于诊断,此外,还须作以下鉴别诊断。

(一)室间隔缺损收缩期杂音部位相近,但为全收缩期,心尖区多无杂音,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可以区别。

(二)主动脉瓣狭窄症状和杂音性质相似,但杂音部位较高,并常有主动脉瓣区收缩期喷射音,第二音减弱,还可能有舒张早期杂音,X线示升主动脉扩张,生理动作或药物作用对杂音影响不大,左心导管检查显示收缩期压力差存在于主动脉瓣前后,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病变部位。

(三)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杂音相似,但多为全收缩期,血管收缩药或下蹲使杂音加强,常伴有心房颤动,左心房较大,超声心动图不显示室间隔缺损。

(四)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上ST-T改变与异常Q波为二者共有,但冠心病无特征性杂音,主动脉多增宽或有钙化高血压高血脂多;超声心动图上室间隔不增厚,但可能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检查方法 编辑本段 有助于本病诊断的检查方法有:

(1)胸部X线检查:心影增大,左心室增大,但无升主动脉扩大或瓣叶钙化征象,晚期病例则左心房,右心室亦可增大,肺野血管郁血。

(2)心电图检查:显示左心室肥大和劳损,有时前胸aVL和I导联呈现异常Q波,有的病例呈现完全性右束支,左束支或左前半支传导阻滞和左心房肥大。

(3)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检查可显示肺动脉压力升高或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征象,左心导管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显著升高,左心室腔与流出道之间存在收缩期压力阶差,主动脉或周围动脉压力波形显示上升支快速升高,呈现双峰,然后缓慢下降,心室期外收缩后主动脉脉压减少,服用硝酸甘油,亚硝酸异戊酯,异丙肾上腺素,洋地黄以及体力劳动和Valsalva动作后心肌收缩力加强,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加重,均可引致杂音响度加强,收缩压力阶差增大。

(4)选择性左心室造影可显示流出道前上方肥厚隆起的心室间隔和流出道后壁的二尖瓣前瓣叶,左心室腔弯曲,收缩末期左心室容量小和粗大的乳头肌。

(5)左心室造影尚可判明有无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年病人宜作冠状动脉造影,以了解冠状动脉有无病变。

(6)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室壁显著增厚,心室间隔较心室后壁更为肥厚,左心室腔小,流出道狭窄和心脏收缩时二尖瓣前瓣叶向前移位。

并发症 编辑本段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并发症有:

(1)心律失常:较常见,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需要治疗。

(2)心内膜炎:发生率较低,是由于血液中的细菌黏附在心脏内血流紊乱处造成的,如主动脉瓣,二尖瓣。

(3)心脏传导阻滞:可发生在窦房结和房室结,较常见,也是影响药物治疗的因素之一。

(4)猝死:较少,其可能没有任何征兆,系统评价可能有助于识别这类高危患者,但却是肥厚型心肌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室颤动最为常见,严重的心动过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关疾病 心肌病 心律失常 心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狭窄 高脂血症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心肌炎 心肌梗死心包炎 心包积液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