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瘢痕性狭窄
食管疤痕狭窄最常见的病因是吞服强碱或强酸引致食管化学性灼伤,愈合后疤痕组织收缩,食管腔狭窄。此外,胃食管返流性食管炎形成溃疡和疤痕收缩。以及食管创伤和手术后亦可产生疤痕狭窄。
食管化学性灼伤在儿童病例大多由于误服家用酸性或碱性化学物品,成年人则大多因企图自杀所致。在食管恶性肿瘤反复复发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食管瘢痕性狭窄,另外一种情况是在食管下段长期发炎和溃疡的基础上,如果发生胃食管返流,也可以引起食管狭窄。
吞服酸碱等苛性化学品后,口、咽、胸骨后有时上腹部立即呈现烧灼痛并有流涎、恶心、呕吐、低热、烦躁不安,病人拒绝进食。灼伤程度轻者数日后粘膜水肿逐渐消退,能开始进流质食物。如灼伤程度较重并在愈合过程中形成疤痕组织,则在灼伤后数日水肿,痉挛消退,吞咽功能一度暂时改善,2~3周后疤痕组织收缩,造成食管腔狭窄,又呈现吞咽困难症状,并因此而出现消瘦、脱水等征象。严重灼伤引致食管穿孔或胃穿孔的病例,则在灼伤后早期即呈现休克、高热、急性纵隔炎和腹腔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如化学品吸入喉部引致喉水肿,则临床上呈现呼吸困难。胃食管返流引致的食管疤痕狭窄,往往有长期食管炎病史,食管粘膜形成溃疡后,可能有少量呕血。食管狭窄部位在食管下段,范围比较局限。手术后食管狭窄则常在术后2~3周开始呈现吞咽困难症状。
食管钡餐造影X线检查可显示狭窄病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因苛性化学品灼伤造成的食管狭窄常呈现食管腔狭小,狭窄段长,边缘不规则,粗细不均匀,食管壁僵硬,钡剂呈粗细不等的影像进入胃部,或食管腔高度梗阻,钡剂不能通过。食管炎引致的狭窄常位于食管下段,病变范围比较局限。病程长、狭窄程度重的病例,上段食管可能扩大。手术后食管狭窄,则食管腔常呈局限的环状狭窄。
食管镜检查可窥见食管腔狭小,食管壁为疤痕组织所替代。食管化学性灼伤后12~48小时内,早期作食管镜检查虽可明确灼伤的诊断和病变范围,但此时食管壁因急性炎症和水肿,组织脆弱易因检查此致食管穿破。灼伤后2~3周施行食管镜检查有助于了解食管腔是否狭窄,以及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食管癌手术后病例食管镜和活组织检查,有助于鉴别因癌肿复发引致的狭窄。
家庭和工作场所应对腐蚀性化学品作特殊标记,单独妥慎存放,严格管理,防止发生误服事故。
吞服碱性或酸性化学品后立即对食管造成损害,服用食醋或苏打水等抗撷剂已不能起中和作用。催吐药或洗胃可加重食管损伤,不宜采用。食管灼伤后早期应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能预防或减轻感染和炎症反应,减少日后瘢痕形成。
早期经鼻腔放置胃管,既可用以喂饲食物,又可支撑食管腔。灼伤后2周左右经食管镜及X线食管钡餐检查显示食管腔形成狭窄者,可经食管镜试行食管扩张术,适宜作食管扩张术的病例需定期多作扩张术。
1、大力宣传小儿食管烧伤对社会和家庭以及小儿身心健康的危害;②应用固定的容器存放强酸强碱化学腐蚀剂,且标记醒目,固定存放在小儿不易拿到的地方,环境安全是预防儿童意外损伤的保证;
2、加强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保健意识,利用一些寓教于乐的儿童影视片、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向幼儿园、学校以及社区,尤其是农村人群宣传食管烧伤的可预防性及防治知识;
3、家长、幼儿园、学校应强化对幼儿的安全教育,采用卡通片,游戏等方法从小培养小儿辨别能力,减少误服现象;
4、加强农村医疗保健工作以及食管烧伤预防、治疗、培训,使儿童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重者及时转院,尽早就诊,减少损伤。
5、离医院较远时,可在家中抢救,如服强酸的立即服用食油、牛奶、蛋清、液体石蜡,以保护消化道粘膜。误服强碱立刻服柠檬汁、橘子汁或米醋等中和酸碱度。切记服强酸强碱后禁止洗胃、催吐,中和腐蚀剂需及时。治疗时间越早,食道感染和狭窄的程度越轻,行扩张食道的次数越少,效果越好。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