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概述:
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由于该时肺不司呼吸功能,来自右心室的肺动脉血经导管进入降主动脉,而左心室的血液则进入升主动脉,故动脉导管为胚胎时期特殊循环方式所必需。出生后,肺膨胀并承担气体交换功能,肺循环和体循环各司其职,不久导管因废用即自选闭合。如持续不闭合,则构成病态,称为动脉导管未闭(症)。应施行手术,中断其血流。动脉导管未闭并存于肺血流减少的紫绀型心脏病时,导管是其赖以存活的重要条件,当作别论。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如性约两倍于男性。约10%的病例并存其他心血管畸形。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表现及诊断:
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主动脉至肺动脉分流血量的多寡以及是否产生继发肺动脉高压和其程度。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常见的症状有劳累后心悸、气急、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发育不良。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细菌性动脉内膜炎已少见。晚期肺动脉高压严重,产生逆向分流时,出现下半身紫绀。
2.加垫结扎法系用宽如导管长度的涤纶布片,捲成略细于导管直径的圆柱状,将其游离缘与卷体缝固,并保留布卷中段作结后的线备用,缝拢布卷两端以防其松散。将布卷顺置于导管上,以绕过导管的两根粗线将其结扎于导管上,并将两结扎线分别与留置于布卷上的缝线相互作结,以防卷垫滑动。此法系结扎线着力于卷垫上将导管腔压闭,而结扎线对导管壁的扯割力甚微,可避免像单纯结扎法导管壁有被结扎线扯裂的危险和导管复通之虞。如垫结扎法特别适用于导管粗大、导管壁弹性较差(如并发肺动脉高压或曾患导管内膜炎)的病例。
(四)其他手术方式导管手术后复通的病例再次手术时,可切开心包,在导管的肺动脉起始部绕以粗线加垫结扎之。导管壁钙化、动脉瘤形成或窗形动脉导管的病例,可在阻断导管处近、远端主动脉血流的情况下,切开主动脉,以涤纶织片缝补导管的主动脉内开口。为防止阻断主动脉血流引起脊髓缺血性损伤,宜在低温麻醉下施行,必要时采用近、远段主动脉转流法——在主动脉阻断的近、远端之间,以口径不小于1cm、内壁具有防凝作用的特制管道“架桥”,使阻断主动脉时,血流通过管道供应降主动脉;如无特制管道,亦可用质佳的塑料管,但为防止转流过程中塑料管内发生血凝,可按1mg/kg经静脉注入肝素。晚近,对难以用上述方法安全地完成手术者,采用前胸正中切口,在体外循环低温条件下,切开肺总动脉,从腔内缝闭或以涤纶织片缝补导管开口;为防止操作过程中气体进入主动脉,宜取头低位,采用低流量灌注法,如此,既可防止发生体动脉气栓,又不致因导管口处血流过多,影响操作。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