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外耳道真菌病

发布日期:2014-11-13 14:05:04 浏览次数:1595

应保持外耳道清洁与干燥,切勿用不洁物搔挖耳道。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

外耳道真菌病病因与发病机制】

致病的真菌种类甚多,常见为曲霉菌、青霉菌及念珠菌等。慢性中耳炎长期流脓、耳内滴入多种抗菌药物、搔挖外耳道损伤等均为重要诱发因素。

【外耳道真菌病诊断要点】

实验室检查

将取除的苔膜置于载玻片上,滴加少许10%氢氧化钾溶液,以盖玻片覆盖适当加温,若在显微镜下见到菌丝体或芽孢状物,即可明确诊断。

临床表现

早期及较轻度的外耳道真菌病患者可无症状,一般均有耳道发痒及闷胀感,有少量水样分泌物。外耳道的脱落表皮可与菌丝体共同形成痂皮。当因感染侵及上皮下层时,可引起外耳道皮肤肿胀疼痛溢脓。检查可见外耳道有白色、灰色、黄色或黑褐色霉苔,状如薄膜状、丝状或块状。取除苔膜后,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表面轻度糜烂或见少量渗血。

【外耳道真菌病治疗概述】

药物治疗

首先须清除外耳道内的污秽物,拭干创面,局部可用1%~2%的新洁尔灭酊溶液、2%龙胆紫乙醇、3%水杨酸酒精、1%麝香草酚乙醇等涂布;亦可局部喷用制霉菌素硼酸粉等。病情不易控制者,可给予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等口服或静脉滴注。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