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多发性胆囊息肉 重点 原因

发布日期:2014-11-03 21:45:37 浏览次数:1600

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肝脏是人体一个很大的排泄器官,其中人体老化的血细胞等废物,全部由肝脏处理后形成胆汁,贮存在胆囊里面,胆汁是不断分泌的,所以当胆囊满了以后,胆囊就会把胆汁浓缩,同时浓缩后的胆汁具有很高的浓度,对胆囊壁有腐蚀作用,当遇到脂肪类的食物的时候,胆汁就被放出,参与消化,同时大部分胆汁成分被从肠道排出体外。胆囊息肉是怎么造成的?

北京武警三院专家介绍,胆囊息肉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胆囊息肉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胆固醇性息肉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与胆囊炎症或结石症,甚或两者都有关。

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机体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息基因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胆囊炎及胆固醇代谢异常等各种诱因条件下,改变了胆囊内环境稳定,使无活性的致息基因,转变成具有较强活性的致息基因,此时具有活性致息基因与胆囊壁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重组后,形成基因突变,使胆囊壁细胞发生异常增生现象,并向胆囊腔生长,形成胆囊息肉。

危害特点一:癌变率高。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从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

危害特点二:隐蔽攻击性。强胆囊息肉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在检查上,2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或常常漏诊。

危害特点三:发病率逐渐增高。随着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从而孕育了胆囊息肉的第一个特点,发病率逐渐增高。

如果是由慢性炎症造成的息肉,叫做炎症息肉,还有跟胆囊有关系的息肉,如果是炎性息肉,如果是这一方面的病人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中西医结合就非常好。通过药物治疗胆囊炎的同时就能够治疗胆囊息肉,或者至少可以延缓胆囊息肉的再发和进一步发展。

如果是肿瘤性息肉,又有炎症刺激,双重的作用检查它有一定的癌变,癌变通常在短期内长得比较大或者是个头已经比较大,直径超过一个厘米的时候就主张做胆囊摘除,以避免它发展成胆囊癌症。

患了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下列情况:年龄、病变大小、数量、部位、形状,有否临床症状或合并胆囊结石,能否排除胆囊恶性肿瘤可能。因此,当B型超声检查发现有息肉样病变时,治疗要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上作出决择。

及时治疗是关键,建议患者到专业的医院对症治疗,不可乱治疗.以免给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如果有其他的疑问,可以咨询在线专家,我们将会为您详细耐心的解答,相信您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