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折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1 拼音yá shé
2 概述牙折是指牙齒受到急劇的機械外力作用造成的牙齒折斷。多見于上前牙,常伴有牙髓和牙周組織的損傷,嚴重者常伴有牙槽突骨折。臨床上常根據其折斷的位置而分為:冠折、根折、冠根折。
3 診斷1.冠折 有創傷史,牙冠部牙釉質牙本質折裂,如未露髓只有牙齒敏感癥狀.已露髓者則可見粉紅色穿髓點中出血點,探之疼痛明顯。
2.根折 有創傷史,牙齒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松動,越近牙頸部疼痛及松動越明顯.可借助X線片進行診斷。
3.多有牙髓暴露,并有明顯的咬合痛.X線檢查和透照法可分別幫助診斷。
4 治療措施1.冠折
缺損少,牙本質未暴露的冠折,可將銳緣磨光。牙本質已暴露,并有輕度敏感者,可行脫敏治療。敏感較重者,用臨時塑料冠,內襯氧化鋅丁香油糊劑粘固,待有足夠修復性牙本質形成后(6~8周),再用復合樹脂修復牙冠形態;此時,須用氫氧化鈣制劑墊底,以免對牙髓產生刺激。牙髓已暴露的前牙,對牙根發育完成者應用牙髓摘除術;對年輕恒牙應根據牙髓暴露多少和污染程度作活髓切斷術,以利于牙根的繼續發育。牙冠的缺損,可用復合樹脂修復或用人工冠修復。
應該特別指出,凡仍有活力的牙髓,應在治療后1、3、6個月及以后幾年中,每半年復查1次,以判明牙髓的活力狀況。牙齒的永久性修復都應在受傷后6~8周進行。
對根尖1/3折斷,在許多情況下只上夾板固定,無需牙髓治療,就可能出現修復并維持牙髓活力,那種認為根折牙應進行預防性牙髓治療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為根折后立即進行根管治療術常常有可能把根管糊劑壓入斷端之間,反而影響其修復。但當牙髓有壞死時,則應迅速進行根管治療術。
對根中1/3折斷可用夾板固定;如牙齒冠端有錯位時,在固定前應復位。復位固定后,每月應復查1次,檢查夾板是否松脫,必要時可更換夾板。復查時若發現根折冠段牙髓壞死,應及時拔髓。如根折根尖段牙髓仍有活力,則只需作根折冠段的根管治療術;若根折根尖段牙髓已壞死,就應一并作根管治療術。判斷根折根尖段牙髓是否有活力的方法是:拔除冠段牙髓并沖洗后,用光滑髓針檢查,若有疼痛或出血,表明根尖段牙髓仍有活力;反之,若根髓全部壞死,則應作全根管治療術。根管不用牙膠尖充填而用聚羧酸鋅粘固粉將鈦合金針或鈷鉻合金樁粘固于根管中,將斷端固定在一起,以利根面的牙骨質沉積。當因治療需要將根尖部斷塊用手術方法去除后,因冠側段過短而支持不足時,常需插入鈦合金根管骨內種植樁以恢復牙齒原來的長度,同時牙冠部用夾板固定。這樣骨組織會在金屬“根”周圍生長而將病理動度消除。
頸側1/3折斷并與齦溝相交通時,將不會出現自行修復。如牙根長度足以進行樁冠修復時,可用切齦術,或用正畸牽引法或牙槽內牙根移位術,將牙根斷端牽出暴露于齦上以便修復。
縱行根折的預后不佳,往往需拔牙。有時可試行根管治療術后,作牙體半切除術或截根術。
外傷性根折多見于牙根完全形成的成人牙齒,因為年輕恒牙的支持組織不如牙根形成后牢固,在外傷時常常被撕脫或脫位,一般不致引起根折。引起根折的上力多為直接打擊和面部著地時的撞擊。根折按其部位可分為頸側1/3、根中1/3和根尖1/3(圖3B)。最常見者為根尖1/3。其折裂線與牙齒長軸垂直或有一定斜度,外傷性縱折很少見。X線片檢查是診斷根折的重要依據,但不能顯示全部根折病例。攝片時中心射線必須與折裂線一致或平行時,方能在X線片上顯示折裂線;如果中心射線與折裂線的角度大于正、負15°
~20°時,很難觀察到折裂線;同時,只有當中心射線相應處的礦物成分減少6.6%以下時,稀疏區才能在X線片上觀察到。X線片不僅有助于根折的診斷,而且也便于復查時比較。
一些患牙就診時,牙髓活力測試無反應,但6~8周后可出現反應。據推測,無活力反應是牙髓在外傷時血管和神經受損傷所引起的“休克”所致;隨其“休克”的逐漸恢復而再出現活力反應。
根折恒牙的牙髓壞死率為20%~24%,而無根折外傷恒牙的牙髓壞死率為38%~59%,其差別可能是因為根折斷端的間隙,利于牙髓炎癥引流的緣故。根折后是否發生牙髓壞死,主要取決于所受創傷的嚴重程度,斷端的錯位情況和冠側段的動度等因素。根折時可有牙齒松動、叩痛,如冠側斷端移位可有齦溝出血,根部粘膜觸痛等。有的根折早期無明顯癥狀,數日或數周后才逐漸出現癥狀,這是由于水腫和咬合使根折斷端分離所致。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