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感染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咽侧壁咽腭弓、舌腭弓乃至软腭肿胀变红,扁桃体及腭垂偏向中线对侧,在翼颌韧带内侧翼内肌与咽上缩肌之间或下颌角后外方向上、内、前方翼内肌内侧穿刺可抽得脓液。可伴张口受限、吞咽疼痛。重者可伴颈上部及颌后区肿胀,呼吸困难,声嘶。咽旁间隙感染时可波及翼颌、颞下、舌下及颌下间隙,向上可引起颅内感染,向下可波及纵隔。 国外作者报道约1/3咽旁间隙脓肿病例可能因动脉壁糜烂出血而死亡。国内亦有报道因咽旁间隙感染颈动脉出血致死者。 咽旁间隙感染的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咽侧壁红肿膨隆,同侧腭扁桃体被推移突出,肿胀可波及同侧咽后壁、口底、软腭、舌腭弓和咽腭弓,腭垂推向健侧,同侧下颌角后方丰满,压痛。如伴有翼下颌间隙、颌下间隙炎症时,则咽侧及颈上部肿胀更为广泛明显。 患者自觉有吞咽疼痛、进食困难和张口受限,若伴有喉头水肿,可出现声音嘶哑,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和进食呛咳。全身炎症反应明显,处理不及时可伴发严重的肺部感染、败血症和颈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临床上应注意与局部表现相类似的疾病如咽侧部发展迅速的恶性肿瘤,囊性病变继发感染等鉴别。 咽旁间隙脓肿形成的判断根据肿胀局限、咽侧扪得波动感确定,若有困难可行穿刺,穿刺部位可经口内翼下颌皱襞穿刺进入咽上缩肌与翼内肌之间,或从颈部下颌支后缘皮肤穿刺,经过翼颌间隙再向内穿过翼内肌即可进入咽旁间隙,抽出脓液后立即作切开引流术。
【治疗方案及原则】
治疗:脓肿较局限时,可从口内切开引流。可在耄颌韧带内侧作纵形切口,分开咽肌进入脓腔,切口达黏膜深层即可,止血钳分离脓腔时不能过深,以免损伤深部的大血管(图3)。要在有负压抽吸以及气管切开抢救设备条件下施术,以免脓液突然流出堵塞气管。张口受限或肿胀广泛时,可从口外途径切开引流,在下颌角下方1.5cm平行于下颌骨下缘切口。因脓肿位置紧邻气道,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呼吸情况,有呼吸窒息现象时及时作气管切开。总的来说,由于咽旁间隙感染与颈动脉鞘及颈部主要器官关系密切,外科措施应十分谨慎,全身抗感染及支持措施要十分积极,才能减少动脉出血及窒息的危险。从耄内肌内侧向上分离进入脓腔时,操作应十分熟练,以免损伤动脉。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