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磁性固位体修复遗传性乳光牙本质1例

发布日期:2014-10-07 10:45:49 浏览次数:1600

【关键词】 磁性固位体修复 遗传性 乳光牙本质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属于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良Ⅱ型,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6 000~1/8 000[1]。乳恒牙均可受累,子女患病率为50%,男女发病均等。患者由于牙本质发育不良牙齿迅速磨耗,从而给治疗修复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报道1例以磁性固位体来修复遗传性乳光牙的病例,临床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16岁,数年前曾诊断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但未治疗,现因考入高中,牙齿重度磨损,影响美观和咀嚼而就诊。

1.2 临床检查 患者全口牙冠重度磨损至龈缘,牙齿微黄色,半透明,似玉质,部分牙釉质剥脱、缺损,呈斑块状,牙齿无松动及缺失,探诊、叩诊均呈阴性,上颌前牙直接咬在下颌的牙龈和残根上,面下1/3距离明显不足。全口曲面断层片示骨密度降低,牙齿髓室和根管完全闭锁。经询问患者,家族中爷爷、父亲也有相似情况。

1.3 治疗修复方法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磁性固位体,制作全口覆盖义齿,提高患者咬颌,恢复正常垂直距离。制作如下:在X线辅助下,按铸造桩核根管预备方法,预备残根14、24、34、44,扩大合面部分,常规寒天印模材取模,超硬石膏落注。进行铸造加工,将完成的铸造衔铁粘固于钉道内,因患者颌间距离短,应将衔铁嵌入根管内,为排牙争取距离。取全口模型,记录颌位关系,在正常正中关系位升高垂直距离,排牙,装盒制作,戴义齿,调整合适,将磁铁吻合在对应的衔铁上,中间相隔一层咬合纸,留溢出孔,压入自凝塑料至义齿组织内预留的磁铁相应位置,正中咬合,修整,抛光。上颌腭侧基托基本去除,唇侧基托在美观前题下尽量减小,多暴露口腔黏膜组织,改善发音。

1.4 结果 修复后3个月、6个月、3年回访,覆盖义齿使用良好,固位好,咀嚼效率高,增加了患者自信心。

2 讨论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临床较少见,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原则是防止牙齿的病理性磨耗,保护牙冠,修复已缺损或缺失的牙齿,达到恢复美观和功能的作用。乳牙列可制作覆盖咬合面的塑料夹板。恒牙列前牙可用全瓷冠修复,后牙可用金属冠防止过度磨损。上下颌宜同时修复,因为烤瓷牙或金属的硬度和抗压强度大于天然牙,如果对颌牙不同时修复,那么金属和烤瓷全冠将引起对颌乳光牙更严重的磨损和崩折。但考虑到乳光牙本质本身硬度差,牙根短小,在做桥体修复时,宜采用多基牙联合固定桥,以增加固位力和抗折力。因患者髓腔闭锁及龋患性低,固定修复的并发症反而减少了。对于多数牙齿已磨损至齐龈的患者,可用覆盖义齿修复,保护了重度磨损的余留牙,采用磁性固位体解决了义齿的固位力问题,缩小义齿基托,方便使用。

我国研究人员发现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DSPP基因外显子发生C-T突变,导致翻译提前终止,DSP蛋白残缺,DPP蛋白合成减少,导致发病[2]。该发现使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基因诊断成为可能。有望从基因水平阻断该病的遗传,从病因学上预防该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8.

[2] 吴丽更,陶玉斌,张晓海,等.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致病基因DSPP的突变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2):99-101.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