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

发布日期:2014-11-02 01:50:31 浏览次数:1595

小儿急性胆囊炎的病因

(1)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阻塞了胆囊管,造成胆囊内胆汁滞留,并继发细菌感染所引起。胆囊粘膜层发生炎症水肿.以后炎症波及到胆囊全层。胆囊内可充满脓液,浆膜面有脓性纤维素性渗出。最后,胆囊可发生坏疽穿孔,导致胆汁性腹膜炎。穿孔部位多发生在胆囊底部或结石嵌顿的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穿孔至邻近脏器,如十二指肠、结肠和胃等,可造成胆内。胆囊内脓液排入胆总管内,可引起急性胆管炎。少数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和粪链球菌。约有10%—15%为厌氧菌。

(2)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常发生在创伤后,或与胆系无关的一些腹部手术后,胆囊管通常无阻塞。一般认为手术和创伤后的脱水、禁食、麻醉剂的应用,以及严重的应激反应所致的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胆囊胆汁的滞留和胆囊粘膜抵抗力的下降,再加上继发细菌感染,能造成胆囊的急性炎症。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展迅速,一般在24h内即发展成坏疽性胆囊炎,并表现为整个胆囊的坏疽。

(3)细菌感染急性胆囊炎的早期多为非细菌感染性的因素。由于胆囊的缺血、损伤、抵抗力降低,发病一周后,50%以上的病人可继发细菌感染。细菌可通过血源性和门静脉性播散、上行感染及淋巴途径抵达胆囊,加重急性胆囊炎的进程,常见的细菌为大肠杆菌、克雷白菌、梭状芽胞杆菌等。

(4)其他妇女妊娠时由于性激素的影响,或迷走神经阻断术后由于疼痛恐惧焦虑等神经及精神因素的影响,均可导致胆囊排空障碍,胆汁郁积,囊壁受到化学性刺激引起胆囊炎。

小儿急性胆囊炎的症状

患者多呈急性病容,呼吸表浅而不规则。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失水电解质紊乱的征象。大半部分的病人可出现黄疸,一般为轻度黄胆,若伴有总胆管和肝胆管结石梗阻或伴发胆管炎时则黄疸明显加深。60%~70%的患者可有反射性恶心及呕吐,甚者可吐出胆汁,并可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腹痛多发生于右上腹,也可发生于中上腹,程度较剧烈而持久,常有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放射。随炎症过程的进展,腹痛常局限于右肋下胆囊区。疼痛多发生于夜间,常于饱餐尤其进食较多脂肪之后发作。若有胆囊管梗阻,可有间断性绞痛发作。全身症状80%的患者可有中度发热。当发生化脓性胆囊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烦躁、谵妄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腹部检查可见右上腹部稍膨隆,腹式呼吸受限,右肋下胆囊区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Murphy)征阳性。约1/3病人因胆囊积脓或胆囊周围脓肿可在右肋缘下触及肿大的胆囊。

小儿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小儿急性胆囊炎的检查化验

1.血液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计数多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15×109/L,若超过20×109/L及显著核左移者,常提示病情严重。

当并发胆管炎或胆石症者可有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碱性鳞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并发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

(1)CT对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及胆石的存在诊断准确,但价格稍贵,一般不做首选。

(2)腹部X调线平片可见胆囊区的阳性结石、扩大的胆囊、胆囊壁钙化影;在产气细菌感染所致的气肿性胆囊炎时胆囊区可见积气和液平。

B超对了解胆囊的大小,囊壁厚度和光滑度,尤其是对有无胆石快速准确。并可有胆囊区压痛(B超下Murphy征阳性),还可显示胆囊收缩功能不良

小儿急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

(1)与急性溃疡穿孔相鉴别

急性溃疡穿孔也有类似急性胆囊炎并发局限性腹膜炎的征象,但往往有典型的节律性周期性胃痛史,腹部板样强直,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平片或透视显示腹腔内有游离气体;

高位急性阑尾炎的疼痛在脐周或中上腹部,而逐渐转移或集中在右腰部或右下腹上方,而急性胆囊炎疼痛在右上腹部,且在肋缘下可触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B超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因为小儿盲肠位置相对较高,部分阑尾伸向右上腹部。高位阑尾炎时,可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压痛,肌紧张,伴发热及消化道症状,极易与急性胆囊炎相混淆,术前B超检查有助于鉴别。

尽管急性胆囊炎病例中有部分病例血清淀粉酶升高,或因胆石性胰腺炎使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胰腺炎鉴别困难,但二者同时存在者较少见。急性胰腺炎病人腹痛和压痛多在上腹正中或偏左侧,血清淀粉酶升高幅度较急性胆囊炎为高,B超显示胰腺肿大水肿、边界不清等急性胰腺炎征象而没有急性胆囊炎征象,CT检查对诊断急性胰腺炎较B超更为准确。

小儿胆道蛔虫症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剧痛,但腹部体征轻微,常有吐虫或便蛔虫史。B超有助于鉴别。

小儿胆囊积液较为少见,以下几点可鉴别。表现为右上腹疼,有肿物,无发热,无黄疸,无压痛及反跳痛,B超仅为胆囊肿大,无肝内外胆管扩张,无炎症表现。血白细胞计数及肝功检查正常。病理检查见胆囊仅有轻度水肿,无炎症,胆囊内胆汁培养无细菌生长。

(7)与儿童胆囊积水伴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Kauasak病)相鉴别

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部分有恶心、呕吐。右上腹有压痛,可扪及包块,实为非结石性胆囊积液,合并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双眼结膜充血上呼吸道感染。此综合征好发于小儿,不需手术治疗,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炎。

小儿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

小儿胆囊炎与成人不同,常不伴有结石。若有胆囊管梗阻,可有间断性胆绞痛发作。全身症状80%的患者可有中度发热。当发生化脓性胆囊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烦躁、谵妄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大半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一般为轻度黄胆,若伴有总胆管和肝胆管结石梗阻或伴发胆管炎时则黄疸明显加深。

小儿急性胆囊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1)戒除诱发急性胆囊炎发作的不良习惯,如饮食不节等。要改变静坐生活方式,多走动,多运动;

方剂:清营汤加减。方中犀角清心、凉血、解毒,生地清营凉血;元参、麦冬养阴清热;银花、连翘、黄连、竹叶清热解毒以透邪热。

湿热重者加茵陈、黄芩;腑实便秘可加大黄、枳实;神昏谵语者可服安宫牛黄丸;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者加服独参汤补气固脱以救急。

临床常见证型为上述四种,但又可相互交织、互相演变。治疗上应注重清、利、疏、通,因湿热不清,邪毒不除,不利胆疏肝则湿热难消,不通腑泻下邪毒从何而去。对胆绞痛剧烈者,通腑泻下为其首要,泻而痛减。体质佳者可重用大黄。在此基础上融汇变通,随证施治,乃可取得良效。且清利湿热宜早宜尽,若清利不及时彻底,恐湿热壅盛,酿成脓毒证的危候。

解除胆道的梗阻,充分引流减低胆内压,术前应积极准备,包括输血、补液、静脉输入抗生素及纠正休克等措施。如经3~6小时的积极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即应行急症手术以免失去抢救机会。

可根据患儿一般情况及局部情况决定。如系化脓性穿孔性或坏疽性胆囊炎则作胆囊切除。如病变限于胆囊而小儿一般情况不良者亦可作胆囊造瘘。若同伴有胆总管炎症或穿孔时则须行胆管引流,同时行腹腔引流。

小儿急性胆囊炎吃什么好?

饮食注意

2.慢性或急性发作缓解后,可食清淡流质饮食或低脂、低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每日脂肪摄入量应限制在45克以内,主要限制动物性脂肪,可补充适量植物油(具有利胆作用)。胆固醇应限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碳水化合物每日应保证300~30克。蛋白质应适量,过多可刺激胆汁分泌,过少不利于组织修复。

3. .食物温度适当,过冷过热食物,都不利于胆汁排出。忌用刺激性食物和酒类。适量膳食纤维,可刺激肠蠕动,预防胆囊炎发作。大量进饮料有利胆汁稀释,每日可饮入1500~2000毫升。少量多餐,可反复刺激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出,达到引流目的

4. 合理烹调,宜采用煮、软烧、卤、蒸、余、烩、炖、焖等烹调方法,忌用熘、炸、煎等。高温油脂中,含有丙烯醛等裂解产物,可刺激胆道,引起胆道痉挛急性发作。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E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