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胆囊炎更具欺骗性
文/李煦
73岁的张大伯,前阵子腹痛反复发作,查遍了全身几乎所有消化系统:肠梗阻、胰腺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最后才发现原来是胆囊炎。一台微创手术取掉了他那不健康的胆囊。张大伯的主治医生、杭州红会医院普外三科主任谭群亚说,像张大伯这样“隐蔽性”的胆囊炎其实很常见,大多数老年人都选择保守治疗胆囊炎,其实隐患不小。
肚子疼了一个月 查不出啥毛病
一个月前,张大伯突发腹痛,过了几天,他感到肚脐一周越来越疼。这种疼痛以前不曾有过,张大伯感觉肚子里有一股气,每天肚子胀得像个气球似的,时不时的疼痛则一次比一次厉害。而且,他以前正常的排便也开始减少。张大伯本以为休息下就好了,没想到,一个月后症状越来越严重,不仅肚子疼,还出现了恶心、呕吐等症状。
实在撑不住了,张大伯去了家附近的医院住院诊治。腹部CT、腹部立位平片、胃镜、血淀粉酶、脂肪酶……一套检查下来,是肠梗阻?还是胰腺炎?医生也无法确诊张大伯究竟得了什么病。
医生给张大伯做了禁食输液抗感染治疗,又给张大伯灌了肠,似乎有点效果。张大伯恢复了少量排便,腹胀也明显减轻,但上腹部依旧隐隐作痛。
一针下去找到了病因
再这么下去不是办法。这次,张大伯来到了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三科就诊。接诊的谭主任仔细阅读了张大伯最近的全腹增强CT,发现张大伯的胃窦区与胆囊、十二指肠分界不清晰,还存在胸腹水。这个检查让谭主任有了三个基本判断:第一,张大伯有明显的腹部胀痛,还有恶心呕吐,有可能患上了急性胰腺炎,但腹部CT并未发现他的胰腺有明显异常。第二,可能是急性胆囊炎。但因为既往的B超和CT都没有发现胆结石,一时也无法确诊。第三,张大伯可能患上了急性胃肠炎,但这类疾病一般疼痛位置在肚脐周围,还伴有腹泻,这几项又和张大伯的情况不符。
经验丰富的谭主任也觉得很奇怪,决定为张大伯进行腹腔穿刺诊断。在B超的定位下,一根5号针头从张大伯的右下腹处进去,抽出了15毫升黄色的浑浊液体。生化检查发现它的成分为胆汁!再做肝胆B超发现胆囊有大量泥沙样结石。这说明,张大伯极有可能患了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而且已经发生穿孔,四处扩散的胆汁引发了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病因找到了,大家都没想到张大伯的病那么凶险,如再不进行手术,他随时有生命危险。谭主任马上为张大伯安排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和腹腔灌洗手术。手术很顺利,张大伯已经穿孔的胆囊被顺利摘除,腹痛消失,几天后完全恢复了健康。
老年人的胆结石症状更隐蔽
胆结石的诊断一般不难,无创的B超检查可以检出大多数结石,但有些特殊情况也会给诊断造成困难。谭主任说,不少老年人忽视胆结石的一个原因是,很多时候胆结石发作时疼痛不明显,仅仅表现为胃胀或者消化不良。不少老年人患的是静止性结石,平时症状不多,但多数患者最终会在某一时期(饮食不当、劳累及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出现症状,一旦急性发作,因年老体弱免疫功能差,被迫施行急诊手术,预后常常不好。
谭主任提醒,老年人一旦出现腹痛等情况,尤其要加以重视并且积极治疗。谭主任说,在临床中,他注意到,很多老年人即使知道自己患有胆结石多年,也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而引发胆管炎、胰腺炎,甚至导致胆囊癌,很多时候,由于年纪大、身体差而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一般来说,如果患上胆结石超过5年,或者胆结石直径大于2厘米,胆囊壁增厚,结石较多等情况都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择期进行手术。其实,其他脏器正常或基本正常的老年胆结石患者,与青年胆结石患者相比,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失败率并无明显差别。据报道,有医生对93例年龄为51~80岁的老年胆结石患者施行手术,成功率高达97%。这说明,单纯高龄并非手术禁忌。特别是近年来广泛开展的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创伤小、痛苦少,也适合部分老年胆结石患者。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