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怎么治疗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怎么回事?下面,专家将会为你详细介绍:
1,动脉壁改变与血栓形成 本病多数病例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全身或局部的炎症性血管病(如颞动脉炎,血栓性脉管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behcet病,Eales病,葡萄膜炎等)均可累及该动脉,引起该动脉内膜增生或水肿,使管腔狭窄,内壁粗糙,由于血流冲力,狭窄处常留有间隙,当间隙剩有原管腔的1/3时,临床无表现,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血流灌注压不足或眼压升高等),此间隙可突然关闭。2,动脉痉挛 急性进行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等的动脉痉挛和慢性进行高血压病在全身小动脉广泛硬化基础上的动脉痉挛,均可累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引起其主干或分支的一过性阻塞。3,栓塞 本病很少由血循环中的栓子引起,已如前述,由栓子发生阻塞者,栓子常来源于心瓣膜及附近大动脉内壁脱落的赘生物,如: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主动脉瓣,二尖瓣上的赘生物,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及动脉瘤内的血栓等,栓子的病理检查发现有:钙,胆固醇,脂,中性脂肪及血小板等,此外,文献报道亦有:空气,脂肪,肿瘤碎片,可的松,脓块,寄生虫及虫卵等,视网膜中央动脉在进入视神经及眼球之前,由于视神经硬鞘膜及巩膜筛板处管径窄,为栓塞之好部位,体积较小的栓子,可发生于该动脉的某一分支。4,其他 眼球后麻醉时球后出血及外科手术时俯卧全身麻醉后,亦能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其原因可能与眼球受到压迫及患者处于失血或休克状态有关。视网膜中央动脉一旦阻塞,血流中断,视网膜内层立即缺氧,坏死,变性,其严重程度与速度与阻塞是否完全相一致,据报道,完全阻塞后3小时组织学检查,已可见到视网膜内层细胞胞膜破裂,核染色质堆积,细胞自溶及液体脱失,此后,毛细血管管壁内皮细胞及壁间细胞变性,留下大片无细胞,无功能的毛细血管区,视网膜内层细胞坏死被吸收后为神经胶质所代谢。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检查方法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检查方法的介绍:
因造影与阻塞发生相隔时间,阻塞部位和程度的不同,以及阻塞后血循环代偿与重建情况不同,以致造影所见各异,从动脉完全无灌注,充盈迟缓,小分支无灌注直至充盈完全正常均可见到,总的说来,有下列几种表现:
病程早期的荧光造影所见:临床上,在阻塞一开始立即进行荧光血管造影的机会可以说是没有的,所谓病程早期所见,实际上是指发病数小时或数日后的造影改变。主干完全性阻塞时,视网膜动脉无荧光染料灌注,但视盘的毛细血管由睫状动脉供血,却很快有色素充盈,而且明显扩张,形成侧支吻合,并迅速回流于视盘上中央静脉根部,使染料积于静脉主干近端,同时呈现特殊的逆流现象,即染料从静脉主干向视盘外静脉支逆行充盈。主干完全性阻塞突然有所缓解,或是主干不完全性阻塞时,造影所见因造影当时的阻塞程度而异,阻塞较重者表现为荧光充盈迟缓,视网膜动脉完成循环时间,正常眼约1~2s,而在受阻动脉可延长达30~40s,静脉出现荧光时间也非常缓慢,正常时动脉期至静脉早期相差仅1~2s,而此时则可延长达30~40s,静脉荧光暗淡或呈颗粒状,提示血行严重不畅,阻塞程度较轻者,动,静脉充盈时间稍延长或完全正常。分支完全性阻塞造影时,可以见到血流至阻塞处突然中断,在该处管壁有荧光渗漏,分支完全性阻塞的另一指征为逆行充盈,由于阻塞分支末梢端的压力相当低,使毛细血管来的血液回流成为可能,因而在阻塞初期的荧光片上,可见该动脉末梢端染料灌注早于阻塞处近端。分支不完全性阻塞,阻塞处管壁无荧光渗漏,该动脉支荧光充盈时间比其他正常分支略延长或完全正常。病程后期是指阻塞发生后数周乃至数月后,此时荧光造影在主干或分支完全性阻塞眼虽因岕支循环形成崦动脉充盈时间恢复正常,但动,静脉管径狭窄,血管鞘膜,侧支管道及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等仍能见到,有时也可发现微动脉瘤,新生血管等异常荧光及视网膜增殖膜等所显假荧光。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