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其他沙门菌感染
1885年Salmon和Smith首次发现猪霍乱沙门菌,从此揭开了研究沙门菌的序幕。沙门菌是人畜共患菌型繁多的肠道致病菌。据WHO沙门菌中心1983年发表,沙门菌共有2187个血清型。目前我国至少有255个血清型。除伤寒、副伤寒外以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菌及婴儿沙门菌最为常见。
沙门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无荚膜,多数细菌有鞭毛和菌毛,有动力。喜湿耐寒不耐热。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生存数年,在水中可存活数月,粪便中生存4个月,灰尘中生存10个月,在低温下虽不繁殖,但仍保持活力。加热60℃,30min灭活,对含0.2%~0.4%饮水消毒余氯及酚、阳光等敏感。一年四季均可从污水中检出。城市污水用于菜田灌溉造成污染,这是个严重问题。抗原结构:按菌体“O”抗原可分为A、B、C、D等50个群;按鞭毛“H”抗原分型,现已有2000多个血清型或变种。其中与人关系密切者共约有50个菌型。其中最常见者分属B、C、D、E 4群中的20来个菌型,如B群中的鼠伤寒沙门菌、德比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C群中的猪霍乱沙门菌、婴儿沙门菌、波茨坦沙门菌、汤卜逊沙门菌、曼哈顿沙门菌;D群中的肠炎沙门菌;E群中的鸭沙门菌、火鸡沙门菌、伦敦沙门菌等。
沙门菌经口进入人体,发病与否与摄入的菌量、个体易感性和血清型别有关。一般发病平均摄入菌量必须在100万~1000万个以上。婴儿及老人菌量少也可发病,新生儿数个至数十个菌即可发病。胃切除和胃酸缺乏者容易发病。
沙门菌属侵袭型细菌,该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回肠末端、盲肠及结肠内繁殖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引起炎症产生黏液脓血便。沙门菌也可产生肠毒素,直接激活肠上皮细胞膜的腺苷环化酶,又可促使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促进了环磷酸腺苷(cAMP)增加,引起肠分泌功能增强而致水样便腹泻。所以鼠伤寒沙门菌病粪便多样化为其特征。病初为水样便,继而黏液脓血便,继而血水样便。由于肠黏膜局部坏死病菌可从破坏了的肠黏膜和淋巴屏障而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
各型沙门菌的致病力差别明显,如鸭沙门菌常引起无症状感染,猪霍乱沙门菌常引起败血症和迁移性病灶,鼠伤寒沙门菌常致痢疾样表现,肠炎沙门菌常引起胃肠炎。
机体防御力对发病具有重要作用,胃酸减少,肠蠕动变慢,肠道微生态失衡,可增加沙门菌的感染机会。免疫功能低下的新生儿和患有慢性病或重病的衰弱者及老人易发病。应用激素后免疫受抑制易发生沙门菌感染,且病死率增加。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增加沙门菌感染的机会,其原因可能是应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菌群紊乱,使沙门菌易于生长。
1.潜伏期 长短不一,最短者如食物中毒,仅数小时,但多数为1~3天。
2.临床分型 临床可分为急性胃肠炎型、败血症型(伤寒型)与局部感染型。另有健康带菌者。
(1)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型:此型约占80%。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病原。因吃了被这类细菌污染的食物而得病,如食物中已不含活菌只有其所产生的大量毒素,临床表现为急性食物中毒症状。潜伏期只有几小时,起病急,病程短只有1~2天。如食物中含活菌多而毒素少,则潜伏期可长达2~3天。起病较缓,病程可长到1周以上。症状为呕吐、腹泻,年长儿诉腹痛,伴高热。腹泻多表现顽固、难治。每天大便6~15次。粪便性质多样化,常常先为水稀便然后成黏液、脓血便或血水样便,均有腥臭味。病儿多伴有脱水、酸中毒。由于新生儿对水和电解质代谢调节功能欠完善,故易发生低钠血症。腹胀较常见,病重时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也可伴有肝、脾增大,咳嗽,肺部啰音,充血性皮疹,黄疸,严重者发生坏死性小肠炎并发肠穿孔。
(2)败血症型(伤寒型):中毒症状重,热度高,热程长,此型约占4%~25%。表现精神萎靡,嗜睡,惊厥,昏迷,充血性皮疹多见。此型可单独发生,也可与胃肠型并发,称混合型。此型易合并休克DIC与脑水肿。
①脑膜炎:约占13%,其中多发生在2岁以下。发病最高是在3个月以下。亦可发生脑室膜炎。新生儿较多发生脑膜炎的原因可能与产伤有关。此种脑膜炎常合并颅内出血,病死率高达50%以上,约18%愈后发生后遗症。
②局部蜂窝组织炎:表现不明原因发热,哭闹不安,然后出现皮肤软组织局部红、肿、热、痛,最后形成脓肿。脓肿切开引流以后很快愈合,脓液可培养出沙门菌。
⑤肺部感染:有些病儿就是以肺部感染入院,以后出现腹泻。伴咳嗽者达20%~50%,肺部常可闻啰音,可表现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
主要依赖于流行病学史,如家属中、同病室内有沙门菌感染患者;进食可疑污染食物、同食者在短期内集体发病;食品往往是未煮熟的家畜、家禽的肉类和蛋品,或受此类食物污染的其他食物。临床表现为进食可疑食品后1~2天内突然发生急性胃肠炎症状,初起腹痛、恶心、呕吐,继而腹泻,伴畏寒、寒战、发热达38~40℃。大便初呈稀烂便,后变为黄色水样、臭味重,量多较少带脓血。也可表现为伤寒样症状、败血症或局部化脓性感染。实验室检查中主要依赖于病原学检查,从呕吐物、粪便、可疑食物中培养、分离出病原菌,伤寒型、败血症型患者可以从血液中培养分离到病原菌。采用ELISA试验检测沙门菌特异性抗原,具有特异性、敏感性高的优点。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