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驱逐性脉络膜出血的临床分析
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6只眼),男4例,女2例,年龄52~68岁,平均58.6岁。高血压患者2例。1例发生于传统型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中,余5例均发生于抗青光眼手术中,且5例术前眼压均>45mmHg(1mmHg=0.1333kPa)。
1.2 处理方法术中立即关闭切口,2例行后巩膜切开,术后行降眼压、加压包扎、止血对症处理。
出院时1例患者视力0.05,3例患者指数/眼前,2例患者无光感。
驱逐性脉络出血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青光眼、高度近视等。因此,术前应对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人进行全面的医疗评估,有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病人术前须控制血压和心率,精神紧张患者适当给予镇静剂,青光眼患者术前尽量控制眼压至正常范围。内眼手术操作不当如手术切开过快、房水流出过急、眼内压突然下降,极易导致脉络膜上腔破裂出血,注射过多麻药或注射时球后出血致眶内压增高,也可出现出血危险。因此,麻醉时应避免球后注射,宜用球房注射。术中切开前房时,宜间断、缓慢穿刺放出房水;白内障术中娩核不宜过快;对术前眼压无法控制的绝对期青光眼手术,可考虑球后注射酒精或选择睫状体冷冻术,避免发生出血。术中术后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此症,最重要的是迅速关闭切口,眼球闭合可以使眼压升高压塞破裂血管。尽量回纳脱出的眼内容物,保存眼球,同时可行后巩膜切开术引流网膜下积血,但目前脉络膜出血时行巩膜切开术尚有争论。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