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支气管肺泡癌可防可治不可怕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 杨弘
见习记者:贝贝 实习生:龙小雄 通讯员:陈鋆
在癌症当中,细支气管肺泡癌(简称BAC)可以说是一种非主流癌症,因为其发病率比较低。据统计,每400例肺癌患者中,平均只有4到5人是BAC患者。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胸外科主治医师杨弘说,BAC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痰中带血、胸痛,多无发热等炎症,与肺癌临床表现相似,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别的征兆,因此,其误诊率比较高。而且,随着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BAC的病发率正逐年上升,这种潜伏性强、而且容易被忽视的病症无疑是当代人致命的健康杀手。
BAC更偏爱女性
据杨弘介绍,BAC是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它主要在细支气管粘膜上皮或肺泡上皮上发生病变,所以又称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一般BAC的发病年龄比其他肺癌患者都要年轻。
研究显示,BAC发病率中,女性的比例达到了53.7%,比男性要高。因为女性对烟草致癌物的易感性高于男性,所以,同样剂量的烟草致癌物,女性患BAC危险性明显高于男性。杨弘说。
因为应用过滤嘴能减少较大颗粒在人体中央气道的沉积,从而使鳞癌危险减低。但是,杨弘也提醒,患腺癌的危险性并没有因此下降。过滤嘴不易阻止的较小烟雾颗粒在小气道沉积增加,加上第2、3级支气管和肺泡区域缺乏主支气管所具有的防御机制。此周围支气管对烟草毒素和致癌物的抵抗力更低,从而使得BAC发生的危险性增高。
多种检查让BAC无所遁形
杨弘介绍,CT中BAC在影像上的特征是毛玻璃形状,其生长速度较缓慢,其平均倍增时间小于1年,早期转移较少。例如有些老年患者,BAC能稳定数年而没有任何变化,有时病情甚至能一度缓解,造成治愈的假象。
杨弘说:虽然BAC并不像其他癌症那样容易发现,但是只要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并结合多种的医疗检查手段,就可以早期确诊。值得高兴的是,现代人的体检意识比起以前都普遍增强,这对BAC,甚至是其他癌症的早期诊断都非常有帮助。
对此,杨弘建议,30岁以后的人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而且,体检不只是拍胸片CT,还要抽血。像BAC这种发现率较低的癌症,医院会利用MSE神经化烯醇抗原配合化验。因为癌细胞本身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而混在血液中的抗原可以对其检验甄别。
总之,目前我们做BAC的鉴别诊断不存在任何困难。就算是结合抗体检测和肿瘤标志物检测都没有发现结果,我们会对患者进行一个小手术,把患部切出小部分做一个明确的化验诊断。杨弘如是说。
手术介入对早期BAC疗效显著
对于癌症的治疗一般有化疗,放疗,手术这三种治疗方式,对于所有一期癌症来说,手术介入是最好的治疗方案。杨弘称,像BAC这种转移性较弱的癌症,手术介入往往是最标准治疗方式。手术后的BAC患者,相对其他类型癌症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时间以及更低的复发率。而对早期BAC的手术介入主要是进行肺叶切除。
杨弘说,切除了病变的肺叶后,早期BAC的痊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比起其他的癌症治疗手术,BAC患者术后基本不需要进行化疗。而且切除一个肺叶不会对人体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因为正常人体内都有五个肺叶,只要患者术后认真调理,就可以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