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学鉴别诊断

发布日期:2014-11-02 05:08:54 浏览次数:1596

摘要:肿瘤多位于肝脏的周边区域,肝脏包膜无膨隆.CT平扫为低密度影,病灶中心更低密度,约20%病灶可有钙化,增强后动脉期主要表现为周边强化为主.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学上的一些特征:肿瘤多位于肝脏的周边区域,肝脏包膜无膨隆。CT平扫为低密度影,病灶中心更低密度,约20%病灶可有钙化,增强后动脉期主要表现为周边强化为主,延迟后肿瘤实质内造影剂进入,而中央低密度区无强化。MRI显示肿瘤T1W1呈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伴低信号晕圈。而凝固坏死、散在出血区呈低信号。肝动脉造影显示肿瘤血管丰富,肝包膜下病灶可呈“碗状”着色。 影像学鉴别诊断: 需鉴别的肿瘤有

(1)上皮样血管肉瘤:是肝窦内皮细胞发生的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肉瘤,男女比例为3:1,发病高峰是50-70岁,大多数病因不明确。临床症状为腹痛乏力消瘦、胃纳减少、腹部增大,晚期腹水黄疸。AFP(-),CEA可能阳性。多数肝功能异常。CT表现类似海绵状血管瘤,平扫为低密度,与大血管一致,常多发,有时可见并有典型的网状结构、钙化或腹腔积血。增强CT显示边缘或中央明显强化,随时间延长向周围扩散,延时期可变为等密度;

(2)转移性癌:原发肿瘤主要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乳腺癌肺癌等,其中来自胃、胰腺、结肠等门静脉系脏器者占半数。平扫多为低密度灶,密度可以均匀,可以不均匀,少数可见钙化改变,多来自于消化系统肿瘤,尤其是结肠肿瘤。可以单发或多发,甚至呈弥漫性累及全肝改变。病灶大小不等、多发弥漫和中心性坏死,边缘强化是肝转移瘤的基本CT表现,多为乏血供,增强常无明显强化,少数病例为富血供者,但由于其多数为门脉供血,因此动脉期很少见强化改变,门脉期常表现为周边强化,中心不强化,即“牛眼征”。弥漫性病灶密度常不均匀,不见门脉癌栓形成;

(3)其他需要注意鉴别的还有恶性间叶瘤、肝脏类癌、良性血管瘤、原发性肝癌等。恶性间叶瘤被认为是儿童的肿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表现为巨大单发囊性为主或实性为主边界清晰的病灶,肿瘤内可合并出血,增强扫描有一强化边缘,软组织密度影轻度强化。病灶周边及囊内分隔亦可明显强化。肝类癌文献报道其特殊表现仅为肝内低密度,右叶多见,增强后境界更清楚,动脉期周边强化明显,门脉期病灶内实质部分强化,强化程度接近正常肝实质,囊性部分始终不强化。肝血管瘤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具特异性,极少数不典型的血管瘤可通过MRI进一步鉴别。原发性肝癌的典型表现在增强CT上快进快出,DSA为多血供,可见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及血管湖。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多数教授曾多次应邀到美国、日本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内外声名远播。用数十年心血成功独创出“中药分子生物靶向治疗”,在短短数年时间成功治疗了肿瘤患者数万例,被患者誉为“肿瘤癌症克星”。

肿瘤专家免费咨询电话:010-57477001 57477002 免费索取肿瘤资料

上一篇:草莓状血管瘤该怎样诊断 下一篇:鼻咽纤维血管瘤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诊断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癌症、肿瘤方面的知识,欢迎在线咨询肿瘤专家!“一对一”服务,帮您解答癌症、肿瘤相关问题。

咨询热线:010-57477001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