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与神经鞘瘤混淆的疾病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瘤,来源于神经鞘,头颈部神经鞘瘤主要发生于颅神经,如听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其次可发生于头面部、舌部的周围神经,发生于交感神经的*为少见。
根据典型的临床病程和临床表现,特别是在目前CT、MRI比较普及的情况下,本病的诊断一般不困难。但在疾病的早期或不典型病例,有时经常与某些疼痛性疾病或其他脊髓疾病相混淆。因此,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其他非肿瘤性疾病:在早期,由于疼痛经常是首发症状,而且可在很长时期内都只是惟一的症状,所以,诊断较为困难,经常误诊为其他疼痛性疾病。在枕大孔区或颈段的肿瘤,可出现枕神经痛,颈肩神经痛、臂神经痛、甚至颈、肩、上肢活动受限。因此,需与相应的疼痛疾病相鉴别。在胸段的肿瘤,常因胸痛而误为肋间神经痛,因腹痛而误为急腹症。既往曾有不少病例报道,因误诊而行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剖腹探查术等手术。在腰段肿瘤,可与下腹部疾病、坐骨神经痛等相混淆。特别要留意与椎间盘疾病相鉴别。脊柱本身的疾病如脊柱骨软骨病,有时可与神经鞘瘤的神经根痛混淆。若患者既往史中曾有神经痛、神经炎或脊神经根炎的病史,则常误诊为风湿病。在脊髓压迫症进展的过程中,需与炎症和疾病相鉴别,如多发性硬化,弥散性脑脊髓炎。此外,尚需与少见的疾病鉴别,如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血管性病变、蛛网膜炎、蛛网膜囊肿等。
2.椎管脊膜瘤:在颈段,神经鞘瘤的发病率略高于脊膜瘤。在胸段,脊膜瘤略多见。而在腰段,神经鞘瘤比较多见。神经鞘瘤常位于脊髓后外侧或前外侧,与脊神经根有关,只有10%位于脊髓前方。而脊膜瘤常位于脊髓外侧、背侧或齿状韧带前方。脊膜瘤的病程一般较神经鞘瘤短。
脊膜瘤以女性多见,可高达80%,男女比例为1∶5。而在神经鞘瘤,两性之间无明显差异。神经鞘瘤的发病高峰在25~40岁。而脊膜瘤以中老年人多见,尤多见于40~70岁,仅10%的病例在30岁以下。神经鞘瘤的疼痛发生率常高于脊膜瘤,且以神经根痛*为常见,而脊膜瘤却相对少见。神经鞘瘤的运动障碍发生率略低于脊膜瘤。神经鞘瘤的感觉障碍发生率常低于疼痛的发生率,而脊膜瘤的感觉障碍比较常见,疼痛次之。神经鞘瘤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脊膜瘤。在X线上,脊膜瘤的间接反应如椎骨和椎弓的改变较神经鞘瘤少见,而反应性改变较神经鞘瘤多见。在CT和MRI影像上,脊膜瘤密度或信号虽与神经鞘瘤相似,但更易出现钙化,且较少向椎间孔侵犯,较少出现哑铃状生长。相关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了这里,在*后我们的专家提醒如果患上此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要耽误了病情,如果方便,欢迎来我院治疗,如果还有其他的疑问,请点击专家咨询热线,专家会给您耐心的解答。
(编辑: 万康 )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