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血管网状细胞瘤

发布日期:2014-11-11 18:50:11 浏览次数:1600

可有家族病史。各年龄期均可发病,儿童多见。肿瘤可分为囊性和实性两种类型。肿瘤病史长短不一,实质性肿瘤生长较缓慢,可长达数年或更长时间,囊性者时间较短,可数周、数月或数年。偶有因肿瘤突然囊变或肿瘤卒中呈急性发病。颅后窝肿瘤易压迫阻塞第四脑室,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其病程也较短。肿瘤位于小脑半球时,常出现颅内压增高及小脑症状,并伴有强迫头位。90%的患者有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视盘水肿及视力减退。呕吐见于80%的病例,视力减退占30%,颈强直占11%。小脑肿瘤常伴有眼颤、共济失调、行走不稳、复视、头晕、视力减退、后组脑神经麻痹等,个别病例有延髓症状,表现为吞咽困难、喉音嘶哑、呃逆、咽喉反射消失、饮食呛咳等。位于大脑半球者,可根据其所在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可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侧感觉障碍偏盲等。少数出现癫痫发作。

此外,临床表现与病理分型有关。毛细血管型和混合型肿瘤易形成较大的囊肿,颅内压增高症状进展快,病程短,易出现强迫头位及脑干症状。细胞型肿瘤因实质成分较高,病程进展较缓慢,症状较晚出现。海绵型易出现瘤内出血,病程较短,症状波动性较大,常可突然恶化。如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

查体可有脑神经障碍、三叉神经感觉减退、Ⅲ、Ⅳ、Ⅵ脑神经部分麻痹。90%的患者眼底可见视盘水肿,少数可见视网膜上有血管瘤或肿瘤出血引起的一些表现。内脏先天性疾病有肝囊肿多囊肾附睾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睾管状腺瘤等。

患儿(多为男性)有视网膜血管瘤或肝、肾、胰多发囊肿,及红细胞增多症,如果出现颅内压增高和小脑体征应考虑此病的诊断。

本症病因不明,参照肿瘤的一般预防措施。了解肿瘤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可降低肿瘤的危险。预防肿瘤的发生有2个基本线索,即使肿瘤在体内已经开始形成,他们也可帮助机体提高抵抗力,这些策略如下: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 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或尽可能少的接触有害物质。

2.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 能够帮助提高和加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

(1)避免有害物质侵袭:肿瘤发生的一些相关因素在发病前进行预防。如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活动的习惯和社会关系等。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肿瘤防治工作重点应首先关注和改善那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锻炼和减少体重。任何人只要遵守这些简单、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识就能减少肿瘤发病的机会。

(2)提高免疫力: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最重要的是:饮食、锻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对预防肿瘤和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同样有好处。

此瘤为血管源性良性肿瘤,手术全切除为首选治疗。对于囊性有瘤结节者,单纯放出囊液是不恰当的,多在短期复发,应仔细寻找瘤结节予以全切。对于实质性肿瘤不能随意穿刺或活检,可引发大出血;肿瘤切除时应沿周围正常组织仔细剥离,先处理供血动脉再阻断引流静脉,以免引起“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应争取完整剥离,避免分块切除引起的大出血。对考虑术中可能出血凶猛者,可术前行供血动脉介入栓塞再手术。放射治疗效果不肯定。

完全切除后预后良好,术后复发率为12%~14%,术后5年存活率为50%以上。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