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十二指肠类癌的临床定义

发布日期:2014-11-30 01:28:57 浏览次数:1600

新一代细胞治疗技术有望“内分泌治疗 高露洁Total牙膏疑存致癌物贵州老人来渝看病丢9600元新桥医院对导医开展礼仪培 2014年国庆佳节新桥医院肿金秋来了 人团圆了 向阳花我中心牵头成立重庆肿瘤预

十二指肠类癌临床较为罕见,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症状,十二指肠类癌应注意加强其鉴别诊断工作,注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十二指肠类癌的临床症状,以方便指导十二指肠类癌的治疗。

十二指肠类癌起源于肠道的细胞(肠嗜铬细胞),能产生多种胺类激素肽,属神经内分泌肿瘤范畴。肿瘤一般较小,单发或多发。随肿瘤增长可出现恶性肿瘤浸润生长的特征,仅占全胃肠类癌的1.3%,占小肠类癌的5%。十二指肠第2段多见,第1段次之。

十二指肠类癌为微黄色硬结状肿瘤,位于黏膜下,肿瘤直径一般不超过2cm。Burke等报道的99例十二指肠类癌,肿瘤直径在O.2~5.0cm,平均1.8cm。显微镜下见类癌细胞呈方形、柱形、多边形或圆形,细胞质内含有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小而均匀一致,核分裂象少见。电镜下观察,类癌细胞内含有较大而多形的颗粒。银染色反应阳性。十二指肠类癌的组织学类型通常是腺状、实质性、岛状及少见的小梁状结构的混合型。位于第2段的类癌多数含有大量的沙粒体,且主要为腺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显示肿瘤含有生长抑素、胃泌素等激素。

临床上判定十二指肠类癌一般属于低度恶性肿瘤,生长缓慢,较少转移。类癌可经淋巴或血行转移,亦可穿透浆膜直接浸润至周围组织内。Burke等报道十二指肠类癌21%发生转移,常见转移部位是淋巴结和肝,少数转移至肠系膜和肺。肿瘤浸及肌层,瘤体2cm及存在分裂象,是发生转移的危险征象。

十二指肠类癌一方面有十二指肠肿瘤的共同表现,如黑便贫血消瘦黄疸或十二指肠梗阻症状;另一方面由于类癌细胞分泌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5-HT、血管舒张素、组胺、前列腺素、生长抑素、胰高糖素、胃泌素等,当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进入血液循环时,尤其是类癌肝转移时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直接进入体循环,可出现类癌综合征,表现为发作性面、颈、上肢和躯干上部皮肤潮红和腹泻等。腹泻严重时有脱水营养不良哮喘,甚至出现水肿右心衰竭等。但应注意的是:个别绒毛管状腺瘤病人也可分泌5-羟色胺,使5-HIAA升高,从而产生中肠型类癌征。

目前了解了什么是十二指肠类癌,对于十二指肠类癌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针对十二指肠类癌的治疗早期癌瘤手术能完全切除肿瘤,并有可能使部分患者保留功能,这时可以辅助生物治疗进行,生物治疗从患者体内抽取部分免疫细胞,经体外培养诱导后,使其免疫活性大大增强,然后再回输回患者体内,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和提升患者免疫力的双重功效。这样也可以发挥十二指肠类癌治疗的最大优势。

相关阅读:

小肠间质瘤的定义是什么

肠癌临床表现的特异性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