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胰多肽瘤

发布日期:2014-11-28 11:46:28 浏览次数:1600

1972年由ChanceKimmel及Pollack分离出PP后对其生理作用已有一些报道PP于进餐后明显增高,持续可达6~8h,生物功能及进餐后增高的生理意义尚不太清楚,可能在于调节餐后酶,消化液分泌不致过分或分泌时间过长起一定程度的“制动”作用。尽管如此,对其生理作用目前了解不多,Greenberg等认为PP在人类的生理作用是抑制胆囊收缩,促进胰液分泌。

PPoma多位于胰腺头部,位于体尾部者较少,少数病人肿瘤分布在胰外器官。肿瘤多有完整的包膜,切面可能见到出血坏死及囊性变;瘤体常较大,直径多大于5cm;肿瘤常为单发。本病多数为恶性肿瘤,少部分为良性肿瘤或仅为PP细胞增生。恶性PPoma常见转移部位是肝脏但也可转移至肺、脑和骨骼。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用多种胃肠激素抗血清作检查,可见PP的含量最高,其他胃肠激素为阴性或弱阳性。测定肿瘤组织中的PP,其含量极高,可达196.5μg/g湿组织,而其他胃肠激素含量甚微或阴性应用电子显微镜检查见肿瘤细胞内的颗粒形态与PP颗粒一致。

因PPoma无特殊症状,故诊断比较困难。诊断主要依据血中PP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空腹血清PP明显增高的病例,不论是否有临床症状,似均有剖腹探查的指征,并且需作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腺体的检查,以免漏诊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Glaser等报告2例老年男性、有腹痛呕吐,上腹扪及有肿瘤肿块,且伴肝脏转移,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均有PP极度增高,而其他各种消化道激素均为正常范围的恶性PP癌的病例。此后也均有报告单纯只分泌PP的胰腺内分泌肿瘤。

鉴别诊断

要与其他引起的胰多肽升高的原因相鉴别:迷走神经兴奋,进餐,假性胰多肽瘤,炎性肠病,肾衰和其他胰腺内分泌肿瘤如胰岛素瘤胃泌素瘤类癌综合征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