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眼睑皮脂腺癌

发布日期:2014-11-16 21:17:53 浏览次数:1595

概述 眼睑皮脂腺癌(sebaceousglandcarcinoma oftheeyelids)占我国眼睑恶性肿瘤的第2位。本病多发于中老年妇女,好发于上睑,是原于睑板腺(Meibomian腺)和睫毛的皮脂腺(Zeisgland)的恶性肿瘤。诊断思路 1.病史要点眼睑皮下或睑缘小结节,与睑板腺囊肿相似。无疼痛感。发展后睑板弥漫性增厚,睑结膜呈黄色隆起。表面皮肤正常。肿瘤发展后可形成菜花样溃疡。可向眶内发展,侵入淋巴系统,并发生全身转移。 2.查体要点好发于上睑。眼睑皮肤面上摸到小硬结,形似睑板腺囊肿,相应的结膜面显得粗。肿瘤发展后在眼睑皮下可摸到分叶状的肿块,表面皮肤血管可扩张。进一步发展,可有乳头状瘤样物从睑板腺开口处脱出。少数肿瘤弥漫性发展,使睑板变厚,眼睑变形。晚期睑缘受累,皮肤溃疡。一部分还可向眼眶深部发展,引起眼球突出。可转移至淋巴结,尤其分化不好的鳞状细胞型睑板腺癌转移发生率较高。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皮脂腺癌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疾病初期为眼睑内坚韧的小结节,与睑板腺囊肿相似。以后病变逐渐增大,睑板呈弥漫性斑块状增厚,睑结膜相对处呈黄色隆起。大多数为单个病变,少数为多中心性。病变早期为小的、无痛性硬结位于睑板内(图1)或近睑缘处(图2),缓慢长大,皮肤无溃烂。来自Zeis腺者位于睑缘部灰线前小黄色结节,类似霰粒肿,部分病例结膜可见黄色肿瘤组织或呈菜花状(图1),随后结节肿大可呈分叶状肿块(图3);少数病例睑缘增厚、溃烂,临床酷似睑缘炎结膜炎或乳头状瘤及其他癌等。如起自皮脂腺,则在睑缘呈黄色小结节,表面皮肤正常。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眼睑沉重感,但当睑结膜受累时,可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表现为乳头状结膜炎。由于病变早期常被误诊为睑板腺囊肿或睑结膜炎,因此治疗不及时,容易复发。病程平均为1年,可转移到耳前淋巴结(图4)或颌下淋巴结,大约5%病人可转移肝、肺、纵隔等部位,亦可扩散至眶内。

【实验检查】

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学上,肿瘤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组成小叶状。分化好的肿瘤细胞呈皮脂性分化,有丰富的精细的空泡状胞质,核位于中央或稍向周边移位。分化好的区域常在肿瘤细胞小叶中心。分化不好的肿瘤显示退行发育,大多数细胞显示多形性核,有明显的核仁,胞质少。核有丝分裂活动中等度增加。有丝分裂常不典型,且奇形怪状。冷冻切片用油红O作脂肪染色,极有助于建立明确的诊断。分化好的癌细胞较大,多边形,胞质呈泡沫状,核空泡状,可见核仁。分化差的细胞可似基底样细胞或鳞状细胞。倪逴将其分为5型:分化型,鳞状细胞型,基底细胞型,腺样型及梭形细胞型。Spencer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分为3型:

①高分化型,很多细胞显示皮脂细胞分化,胞质丰富,有细空泡呈泡沫状,核位于中央或稍向细胞周边偏位(图5v7);

②中度分化型,只有小区分化的皮脂腺细胞,所含大多数肿瘤细胞为核深染,核仁明显及丰富的嗜碱性胞质(图6v7);

③分化差型,大多数细胞核异型,核仁明显,胞质少,中等量核分裂像。肿瘤可有4种组织学图像:

①小叶状,肿瘤细胞形成边界清楚,有些区域,胞质呈泡沫状皮脂腺细胞分化的特征(图5v7);

②粉刺型,其特点为细胞团块中央有显著性坏死(图8v11),小叶内存活的细胞和中央坏死的细胞,脂肪染色常呈强阳性;

③乳头状瘤型,类似结膜面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或癌,仔细检查可见其中有灶性皮脂腺细胞分化;

④混合型,病变中有小叶状和粉刺样,亦可有乳头状和粉刺状混合。肿瘤可以上皮内方式扩散,侵犯表面上皮呈单个细胞或小细胞巢,缺少细胞间桥,压挤邻近上皮细胞,呈Paget样扩散。另有一型由瘤细胞整层厚度替代表面上皮。

鉴别诊断:本病临床上应与以下眼病鉴别:

①霰粒肿,常见于儿童或青年,睑结膜面为紫红色,而非黄色颗粒样组织;

麦粒肿,病程很短,有急性炎,红、痛等症状,一般在数天内穿破流脓;

③一般性睑缘结膜炎,睑缘结膜增生、浸润不明显,睑结膜面无黄色颗粒样组织。皮脂腺癌可引起单侧慢性睑结膜炎,故对中、耉年人,眼睑结节或非典型睑缘结膜炎,应及时切除活检。

病理学诊断应鉴别的是:

鳞状细胞癌,分化好者可见细胞间桥,角化不良细胞和角珠等,无皮脂腺样细胞;

基底细胞癌,起源于表皮的基底样细胞,无皮脂腺样细胞,异型性较小,核分裂少;

原位癌,起源于表皮内的棘细胞,并非皮脂样细胞。

睑板腺囊肿是老年人复发性睑板腺囊肿, 或在切除睑板腺囊肿时, 切开的内容物不是胶胨状物质, 而是易碎的黄白色组织, 应高度怀疑为睑板腺癌, 需做病理检查以确诊。

【治疗方案及原则】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查清切除边缘是否已无肿瘤细胞。肿瘤较大,或复发性肿瘤,或累及球结膜和眼眶,应行部分或全眶内容切除术;如有区域淋巴结播散,则行局部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对于有手术禁忌证或局部切除术后复发者,可行眼部放射治疗,但放射剂量应在50Gy以上,才有治疗作用。单纯放射治疗,肿瘤往往在3年内复发。应用低浓度丝裂霉素点眼,对皮脂腺癌侵犯结膜者有治疗作用。

1.彻底切除肿瘤,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边缘有无肿瘤。手术切除线要在肿瘤边缘外5~l0mm才能切干净,术后行眼睑成形术。 2.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

【预后】

预后:

1.肿瘤扩散方式 肿瘤扩展入结膜或眼睑皮肤的上皮可为单个或小巢细胞,像乳腺导管癌派杰(Paget)样扩张,侵犯表面上皮(图14),派杰样细胞核深染,有丰富、空泡样胞质,其特点是无细胞间桥,常压迫邻近细胞;另一型上皮内扩张,肿瘤细胞更为弥漫,表皮内全为肿瘤细胞侵犯,类似皮肤Bowen病或上皮内鳞状细胞癌。不同之处是皮脂腺癌细胞较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肿瘤可直接扩张入邻近组织,如眼眶(19%),鼻窦和颅内,常转移到耳前(图4)和颈部淋巴结,还可转移到肺、肝和脑等。

2.预后 不完全切除,复发率高达33%。宜应采用冷冻切片进行肿瘤范围的监护。做到广泛、彻底切除。放射治疗效果不大。预后与以下因素有关:起源于上睑麦氏腺,最大径超过10mm,病程在6个月以上,瘤细胞中度或分化不良,多中心起源,表皮内、淋巴管、血管及眶内侵犯者,预后差。

患者的预后还取决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犯范围和治疗及时与否。皮脂腺癌有结膜受累者预后不佳,往往需要眶内容切除。眶内容切除者约占23%,病死率为9%v14%。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