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瞼皮脂腺癌
眼瞼皮脂腺癌(sebaceous adenocarcinoma of eyelid)是眼瞼惡性度較高的腫瘤,侵襲性較大且容易轉移。
症狀體征典型症狀 :眼瞼肥厚 結節 淋巴道轉移 肝轉移 肺部轉移 皮脂腺癌臨床表現呈多樣化,疾病初期爲眼瞼内堅韌的小結節,與瞼板腺囊腫相似。以後病變逐漸增大,瞼板呈彌漫性斑塊狀增厚,瞼結膜相對處呈黄色隆起。大多數爲單個病變,少數爲多中心性。病變早期爲小的、無痛性硬結位於瞼板内或近瞼緣處,緩慢長大,皮膚無潰爛。來自Zeis腺者位於瞼緣部灰線前小黄色結節,類似霰粒腫,部分病例結膜可見黄色腫瘤組織或呈菜花狀,隨後結節腫大可呈分葉狀腫塊;少數病例瞼緣增厚、潰爛,臨床酷似瞼緣炎或結膜炎或乳頭狀瘤及其他癌等。如起自皮脂腺,則在瞼緣呈黄色小結節,表面皮膚正常。患者一般無明顯自覺症狀,或僅有眼瞼沉重感,但當瞼結膜受累時,可出現明顯的刺激症狀,表現爲乳頭狀結膜炎。由於病變早期常被誤診爲瞼板腺囊腫或瞼結膜炎,因此治療不及時,容易複發。病程平均爲1年,可轉移到耳前淋巴結或頜下淋巴結,大約5%病人可轉移肝、肺、縱隔等部位,亦可擴散至眶内。
根據病史及臨床表現可以懷疑本病,但確診需要病理組織學檢查。疑爲皮脂腺癌者,應取切除的新鮮組織,冷凍切片,用蘇丹Ⅲ染色,陽性者可助診斷。
用藥治療 (一)治療
以手術切除爲主,應查清切除邊緣是否已無腫瘤細胞。腫瘤較大,或複發性腫瘤,或累及球結膜和眼眶,應行部分或全眶内容切除術;如有區域淋巴結播散,則行局部區域淋巴結清掃術。
對於有手術禁忌證或局部切除術後複發者,可行眼部放射治療,但放射劑量應在50Gy以上,才有治療作用。單純放射治療,腫瘤往往在3年内複發。應用低濃度絲裂黴素點眼,對皮脂腺癌侵犯結膜者有治療作用。
(二)預後
1.腫瘤擴散方式 腫瘤擴展入結膜或眼瞼皮膚的上皮可爲單個或小巢細胞,像乳腺導管癌派傑(Paget)樣擴張,侵犯表面上皮,派傑樣細胞核深染,有豐富、空泡樣胞質,其特點是無細胞間橋,常壓迫鄰近細胞;另一型上皮内擴張,腫瘤細胞更爲彌漫,表皮内全爲腫瘤細胞侵犯,類似皮膚Bowen病或上皮内鱗狀細胞癌。不同之處是皮脂腺癌細胞較大,異型性明顯,核分裂像多。腫瘤可直接擴張入鄰近組織,如眼眶(19%),鼻竇和顱内,常轉移到耳前和頸部淋巴結,還可轉移到肺、肝和腦等。
2.預後 不完全切除,複發率高達33%。宜應采用冷凍切片進行腫瘤範圍的監護。做到廣泛、徹底切除。放射治療效果不大。預後與以下因素有關:起源於上瞼麥氏腺,最大徑超過10mm,病程在6個月以上,瘤細胞中度或分化不良,多中心起源,表皮内、淋巴管、血管及眶内侵犯者,預後差。
患者的預後還取決於腫瘤的分化程度、侵犯範圍和治療及時與否。皮脂腺癌有結膜受累者預後不佳,往往需要眶内容切除。眶内容切除者約占23%,病死率爲9%~14%。
暫無相關信息
飲食保健 暫無相關信息
病理病因 (一)發病原因
其原因不明。
(二)發病機制
長期的眼瞼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等刺激因素等可促發腫瘤的形成。腫瘤的發生源於腺體正常細胞的惡性轉化,導致其生物學行爲改變,形成自主生長的新生物。與致瘤因素導致的細胞内遺傳物質的改變有關。
檢查鑒别常用檢查 :眼及眶區CT檢查 組織病理學檢查:組織學上,腫瘤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細胞組成小葉狀。分化好的腫瘤細胞呈皮脂性分化,有豐富的精細的空泡狀胞質,核位於中央或稍向周邊移位。分化好的區域常在腫瘤細胞小葉中心。分化不好的腫瘤顯示退行發育,大多數細胞顯示多形性核,有明顯的核仁,胞質少。核有絲分裂活動中等度增加。有絲分裂常不典型,且奇形怪狀。冷凍切片用油紅O作脂肪染色,極有助於建立明確的診斷。分化好的癌細胞較大,多邊形,胞質呈泡沫狀,核空泡狀,可見核仁。分化差的細胞可似基底樣細胞或鱗狀細胞。倪逴將其分爲5型:分化型,鱗狀細胞型,基底細胞型,腺樣型及梭形細胞型。Spencer根據細胞分化程度分爲3型:①高分化型,很多細胞顯示皮脂細胞分化,胞質豐富,有細空泡呈泡沫狀,核位於中央或稍向細胞周邊偏位;②中度分化型,隻有小區分化的皮脂腺細胞,所含大多數腫瘤細胞爲核深染,核仁明顯及豐富的嗜鹼性胞質;③分化差型,大多數細胞核異型,核仁明顯,胞質少,中等量核分裂像。
腫瘤可有4種組織學圖像:①小葉狀,腫瘤細胞形成邊界清楚,有些區域,胞質呈泡沫狀皮脂腺細胞分化的特征;②粉刺型,其特點爲細胞團塊中央有顯著性壞死,小葉内存活的細胞和中央壞死的細胞,脂肪染色常呈強陽性;③乳頭狀瘤型,類似結膜面鱗狀細胞乳頭狀瘤或癌,仔細檢查可見其中有竈性皮脂腺細胞分化;④混合型,病變中有小葉狀和粉刺樣,亦可有乳頭狀和粉刺狀混合。
腫瘤可以上皮内方式擴散,侵犯表面上皮呈單個細胞或小細胞巢,缺少細胞間橋,壓擠鄰近上皮細胞,呈Paget樣擴散。另有一型由瘤細胞整層厚度替代表面上皮。
影像學檢查:超聲直接探查顯示病變區形狀不規則,内回聲中等,分布不均,有塊狀回聲。CT顯示眼瞼不規則高密度塊影,後界清楚,範圍明確。影像學檢查還可以對遠隔器官的轉移做出評估。
本病臨床上應與以下眼病鑒别:①霰粒腫,常見於兒童或青年,瞼結膜面爲紫紅色,而非黄色顆粒樣組織;②麥粒腫,病程很短,有急性炎,紅、痛等症狀,一般在數天内穿破流膿;③一般性瞼緣結膜炎,瞼緣結膜增生、浸潤不明顯,瞼結膜面無黄色顆粒樣組織。皮脂腺癌可引起單側慢性瞼結膜炎,故對中、老年人,眼瞼結節或非典型瞼緣結膜炎,應及時切除活檢。
病理學診斷應鑒别的是:①鱗狀細胞癌,分化好者可見細胞間橋,角化不良細胞和角珠等,無皮脂腺樣細胞;②基底細胞癌,起源於表皮的基底樣細胞,無皮脂腺樣細胞,異型性較小,核分裂少;③原位癌,起源於表皮内的棘細胞,並非皮脂樣細胞。
並發病症 局部蔓延侵犯瞼結膜、眼球觔膜囊甚至周圍骨壁,導致眼球運動障礙等。發生全身轉移至肺、肝等部位可引起不同的臨床並發症。
預防護理 對長期眼瞼皮脂腺炎症,尤其是中老年病人應及時進行局部活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