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皮脂腺腺瘤

发布日期:2014-10-31 19:16:57 浏览次数:1601

目錄1 拼音2 英文參考3 疾病分類4 疾病概述5 疾病描述6 癥狀體征7 病理生理8 診斷檢查9 治療方案10 特別提示10.1 皮脂腺腺瘤與皮脂腺腺的區別11 相關出處

1 拼音pí zhī xiàn xiàn liú

2 英文參考sebaceous adenoma

3 疾病分類皮膚性病科

4 疾病概述皮脂腺腺瘤是由成巢排列的皮脂腺細胞組成的良性腫瘤。皮脂腺腺瘤主要由成巢排列的皮脂腺細胞組成,多數形成小囊腔。間質豐富為纖維結締組織。部分腫瘤可見組織細胞及異物巨細胞,不含膽固醇結晶。有的腫瘤可見多數導管擴張或呈明顯的嗜酸細胞化生,此時囊腔常不明顯。粘液卡紅染色,導管上皮及腔內容物呈局灶性陽性,皮脂腺細胞呈陰性反應。

5 疾病描述本病為一良性器官樣腫瘤,由分化不完全的皮脂腺增生所引起。

6 癥狀體征本病罕見,男性多見,平均患病年齡超過60歲。通常為一單發圓形結節,表面光滑或狀,質硬,底部略呈蒂狀,皮色或蠟黃色。常見于面部或頭皮,特別是鼻部及頰部,偶見于口腔粘膜。其直徑多不超過1cm。

本病有個別病例合并系統性癌癥。有報告多發性皮脂腺腺瘤合并多發胃腸道惡性癌腫者(Muir-Torre綜合征)。也有合并結腸腺瘤樣息肉及腺癌者。

7 病理生理腫瘤境界非常清楚,是由許多形態、大小不一的小葉所組成。周圍有假包膜,位于真皮中下部。在小葉內可見兩種類型的細胞:

(1)與正常皮脂腺周邊的細胞相同,相當于未分化的生發細胞(即基底細胞),可有數層,并常伸向小葉內,與中央成熟的皮脂腺細胞混雜在一起。

(2)屬于成熟的皮脂腺細胞。此外,在這兩種類型細胞之間還有一些過渡階段的細胞。生發細胞與皮脂腺細胞在小葉內分布也不一致。有些小葉主要含生發細胞,類似基底細胞瘤。

另一些小葉主要含皮脂腺細胞,類似成熟的皮脂腺小葉。但大多數的小葉內,這兩種類型的細胞比例大致相等,其排列往往是生發細胞在外,包圍著皮脂腺細胞團塊。如用脂肪染色,則皮脂腺細胞和過渡性細胞中,均有脂質存在。有些較大的小葉中央含有囊腔,系由成熟的皮脂腺細胞崩解而成。此外,還可見有角化的鱗狀上皮細胞灶,則可能為向皮脂腺導管分化的部分。

8 診斷檢查臨床上本病需要與老年性皮脂腺增生、皮脂腺上皮瘤皮脂腺癌、組織細胞瘤及黃色瘤區別。皮脂腺上皮瘤的瘤細胞向正常皮脂腺分化的傾向少,更接近基底細胞瘤的特點,而不像皮脂腺腺瘤分化好。老年性皮脂腺增生往往在中央見一大導管,周圍有成熟皮脂腺小葉。故皮脂腺腺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需作病理檢查方能確定。

9 治療方案外科手術切除。

10 特別提示皮脂腺腺瘤比較罕見,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平均年齡 50 歲以上,好發于頭和頸部,尤其面部,與 Muir-Torre 綜合征有關。

10.1 皮脂腺腺瘤與皮脂腺腺痣的區別皮脂腺腺痣與皮脂腺腺瘤雖都是發育異常的皮膚病,且都以皮脂腺不完全分化性增生為主要特征,但兩者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從發病年齡看:皮脂腺腺痣在人出生時就有,或在出生后不久發生,偶有成年期發生者;而皮脂腺腺瘤的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后。

從皮損部位看:前者多發于頭皮或面部,以單發為主;后者孤立性發作者常見于頭皮或面部,多發性則以軀干為好發處。

從皮損形狀看:皮脂腺腺痣表現為略高出皮面之淡黃至黃色蠟樣,圓形、卵圓形或斑塊狀,邊緣不整齊,表面平滑或呈顆粒狀,無毛發,至發育期,明顯隆起,黃色加重,成年期后,變成疣狀或乳頭狀,質地堅實;皮脂腺腺瘤表現為皮損高出皮面,呈圓球形,直徑小于1cm,表面光滑,質地較硬,底部常略帶蒂狀。

從繼發或并發病看:皮脂腺腺痣常繼發基癌、乳頭狀汗管囊腺癌、汗管瘤、鱗癌、毛囊漏斗瘤等,皮脂腺腺瘤常并發內臟癌腫,尤其是胃腸道多發性癌。

從治療手段看:皮脂腺腺痣以早期激光、電切或手術切除為主;皮脂腺腺瘤以手術切除為有效治療手段。

11 相關出處皮膚病學

相關文獻點此查看相關文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