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肿瘤的b型超声诊断附2例报告
超声波自1956年首次应用于眼科以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眼科专用仪器的不断改进,使超声显像已成为眼内及眶内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尤其是对眼部肿瘤的诊断价值已公认。我们应用10兆赫彩色超声显像仪对眼部肿瘤进行了探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使用仪器 飞利浦40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兆赫。
1.2 方法 采用直接探查法,进行横向、纵向及多向扫查。
1.3 病例来源 临床上眼球突出,高度怀疑肿瘤者10例。均进行了b超探查,其中炎性假瘤2例。球后皮样囊肿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其余均非肿瘤所致。
2 典型病例
例1,男,54岁,左眼球突出半年余。临床检查视力及眼底正常。超声所见:左眼球后外下侧可见一25mm26mm的圆形液性暗区。其边缘较光滑,暗区内可见有点状回声显示。x线拍片未见骨性物质显示,结合临床资料和超声征象。b超诊断:球后囊性肿物(皮样囊肿可能性大)。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例2,女,2岁。因双眼球逐渐突出及失明而来诊,临床所见:双眼球明显突出,可见黄白色瞳孔(猫眼)。超声所见:右眼玻璃体暗区内可见10mm13mm的强光团反射,边缘不甚规整。左眼玻璃体内可见15mm18mm的密度不均,边缘不规整的实质性肿物。多向探查可见肿物与视网膜相连。并可显示肿物已侵犯球后壁,其后回声明显衰减,结合临床资料和超声征象。b超诊断: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手术及病理均证实了超声的诊断。
3 讨论
超声显像对眼球突出的病人是一项重要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别眼球突出的原因。本组中5例眼球突出患者。临床疑为眼内肿物,经b超检查予以排除。眼球突出可见于多种情况,其中一部分为眼部肿瘤。b超是除ct外鉴定眶内病变包括软组织病变,在术前鉴定、定位和诊断眼眶肿瘤的仅有方法。同时也是屈光音质不透明时鉴别眼内病理改变的唯一工具。对眼内肿瘤的发现率为95%,对眶内肿瘤的发现率为99%。
3.1 眼内肿瘤 b超对眼内肿瘤的检出和排除有显著的可靠性。本组病例肿瘤的检出和排除证实了这一点。本文报告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小儿眼内恶性肿瘤,发病为15000分之一。b超对其有良好的显示性。sterns等认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有两种波型,实质性为早期肿瘤,囊性为晚期病例。本文报告的病例为实性回声,但术后及病理报告为晚期。所以,我们认为,实质性者并非均为早期肿瘤,还有人把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内部回声分为三型。(1)实质性较强回声。(2)在实质性回声中可见类结石强回声,其后有声影。(3)混合性回声,并反指出了b超对视网膜母细胞不仅具有一般性辅助诊断意义,而且具有早期发现小病灶的可能,本文病例的左眼屈光间质已不透明,但b超仍能清晰地显示眼内肿瘤的大小和范围,并能迅速作出诊断,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这是其他检查方法所不及的。
3.2 眶内肿瘤 本文报告的皮样囊肿。据文献报道b超诊断的准确性为65%。b超可以提示囊肿的部位、大小和范围。特别是当x线片未见骨质改变时,超声检查可以帮助诊断。本文病例证实了这一点。
b超在眼科领域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眼内和眶内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虽然在提示眼内、眶内肿瘤方面,目前ct是最理想的方法,但超声显像对某些具有特殊声学构造的肿瘤可作出组织学诊断。并因其使用方便,准确、迅速。对病人无痛、无害而深受欢迎。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