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和听力损失
全球有3.6亿人有残疾性听力损失1。
听力损失可能由遗传造成,也可能由孕产妇风疹或分娩综合症、脑膜炎和慢性耳部感染等传染病、服用耳毒性药物、暴露于过量噪音和衰老造成。
一半听力损失病例可以通过初级预防避免。
使用助听器、辅助器具或植入人工耳蜗等会对有听力损失者有帮助,他们还可以从字幕、手语培训以及教育和社会支持中获益。
目前助听器产量满足全球不到10%需求。
世卫组织正协助各国发展规划,将初级耳保健和听力保健纳入国家初级卫生保健系统。
脑膜炎、麻疹和腮腺炎等传染病导致听力损失。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童年,但长大后也会发生。
慢性耳部感染可导致听力损失,往往表现为耳内流出分泌物。在某些情况下,这还可能导致诸如脑脓肿或脑膜炎等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耳内积液(中耳炎)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在任何年龄使用耳毒性药物,例如一些抗生素和抗疟药物,都可能损害内耳。
头部或耳部受伤有可能造成听力损失。
大量噪音,包括机器轰鸣声、音乐声过大或其它噪音过大,如枪声或爆炸声,有可能损害听力。
与年龄相关的听力损失(老年性耳聋)由感觉细胞退化引起。
蜡或异物阻塞耳道在任何年龄都会造成听力损失。此类听力损失往往是轻度的,能够轻易矫正。
改善产前和围产期护理,包括促进安全分娩;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除非由合格医生开具处方并进行监测;
转诊高危婴儿(如有家族耳聋史、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患黄疸或脑膜炎等),及早进行听力测评,并在需要时迅速诊断和进行适当治疗;
通过提高认识、使用个人保护装置及制定并实施适当法规来减少对(工作场所和娱乐设施)巨大噪音的暴露。
可以采取耳部和听力保健措施预防中耳炎引起的听力损失。通过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医疗或手术干预措施,可以妥善处理这一问题。
及早发现和干预是缩小听力损失对儿童发育和学业成就影响的最重要因素。通过婴儿听力筛查及早发现和管理可以改进有关婴幼儿的语言功能发育和学业发展。应该给耳聋儿童提供机会和自己的家人一道学习手语。
进行学前、在校和职业耳病和听力检查也能有效地及早发现和管理听力损失。
有听力损失者可以利用助听装置,如助听器、辅助倾听装置和植入式人工耳蜗等。言语治疗、听觉康复和其它相关服务对他们也有好处。但是,目前助听器的产量只能满足全球需求不到10%。在发展中国家,每40个有需求的人中只有不到1人能够得到助听器。在许多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缺少助听器调试维修服务甚至没有电池都成了障碍。在全世界生产适用、可负担的助听器并且提供方便的后续服务将使许多听力损失者获益。
听力损失者可以通过学习唇读、使用写好或印刷好的文字以及手语沟通。手语教学对听力损失儿童很有好处,而给电视节目加字幕和手语解说则有助于听力损失者获得信息。
确定官方的国家通用手语并增加手语翻译数量特别有助于改进手语服务的获得。进行人权立法并提供其它保障也可以帮助听力损失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为会员国制定并实施耳部和听力初级保健国家计划提供技术支持;
提供技术资源和指导,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者进行耳部和听力初级保健培训;
制定和传播关于听力损失主要可预防病因的建议;
建立伙伴关系,提供负担得起的助听器和服务;
提高对听力损失程度、病因和影响以及把握预防、发现和管理时机的意识;
收集关于耳聋和听力损失的数据,说明问题的规模和影响;
采取措施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包括听力损失者和耳聋者,如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网络和规划。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