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防治
1.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含耳聋分几种性质)
耳聋分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聋。人耳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传导聋多由外耳及中耳疾病引起;
感音神经性聋多由内耳及听觉中枢引起。未收录医院耳鼻喉科董红
混合聋是指耳聋成分中即有传导性又有感音神经性成分。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病因复杂且不完全清楚的感音神经性聋,在数小时或几天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发病率很高,是耳科急症之一。
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1万人中约有10.7人发病,占耳鼻喉科初诊病例的2%。两耳发病占4%,其中一半两耳同时发病,也有报告高达17%者。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者占3/4。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就诊时间以一周内为宜,十日后就诊效果不佳。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不完全肯定,目前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病毒感染在突聋发病中的作用很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发现患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水痘等病时,合并突发性耳聋者占相当大的比例。
(2)内耳供血障碍。内耳供血障碍可引起内耳缺血缺氧,可使内耳毛细胞坏死和退行性变,进而就会发生听觉损害。
(3)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已被认为是突发性耳聋的重要病因之一。国外报道小大约有二分之一的突发性耳聋是继发于全身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外很多学者报道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多发硬化患者伴发单耳突聋,均是在发病几个月或几年后,可见自身免疫病患者是突聋的高发人群。
(4)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使一些人成为突聋的易感人群。
(5)外淋巴瘘作为突聋的病因之一已被广泛研究,在外伤、气压伤、耳源性脑膜炎等疾病伴有急性前庭功能紊乱时就应怀疑外淋巴屡的存在,但外淋巴屡诊断的确切依据很难确定。
发病诱因吵架生气,心情急躁,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用脑,忙于写文章,彻夜看小说,忙于算账,通宵玩电脑,体力劳累连续做手术忙十搬家长途旅行挫折焦虑悲伤啼哭,精神抑郁,严重失眠,过度饮酒,大量吸烟,月经紊乱,突受冷热等,均可引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耳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也可能通过体液因素引起血管痉孪,缺血缺氧突发耳聋,发病与这些诱发因素直接相关,几乎每例患者都有。
本病多见于中年人,35- 55岁者占43. 9%,55岁以上者占32. 8% , 35岁以下者占23. 3%。老年人因动脉硬化,可能产生栓子的慢性疾病多,血栓因素致病的危险性少,但少躁动多稳重者,遇到上述诱因的几率低,发病率较低。少年无忧愁无压力,精神因素少,发病率最低。中年人肩负着家庭和事业的重任,精神负担重,社会压力大,需要奔波操劳,遇到挫折和冲突的机会多。
中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而男性青少年高于女性,10- 25岁的患者中男性占59.4%,女性占40.6%。男性青少年精神状态常会超常,时有躁动狂热之举与交感神经亢进;女性多文静,所以男性青少年发病率高于女性。
现在研究调查发现,公司白领及雇员发病率高,占42.7%。因这部分人社会精神压力较大,发生上述诱因的几率高。
突发性耳聋多有耳鸣,部分患者伴眩晕;常为单侧耳聋;各年龄均可发病,无性别差异;除第Ⅷ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症状;突聋患者有自愈倾向,约有2 /3的患者未经治疗就有一定程度的好转,1 /3的患者可造成永久性耳聋。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者,47. 6%于夜间睡眠中或起床小便时突然发病,与脑血栓形成相似。因熟睡时血压最低血流最慢,有利于血栓形成。
如出现突然听力下降耳鸣,应尽早去正规医院检查。为进一步确诊,病人应查听力,有部分病人还要查内听道CT和血液免疫学化验,以除外内听道肿瘤及免疫缺陷。突发聋治疗开始的早晚和预后好坏有关,应尽一切可能争取早期治疗。不要以为耳聋是"上火啦",随便吃些"去火的小中药",耽误了治疗最佳时机。
突发性耳聋,应按急诊处理,椐临床观察,病程越短,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一般治疗:注意体息,适当镇静,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抗凝药物。
神经营养类药物。
其他治疗,如混合氧、高压氧等治疗。
突聋的病因很多,影响愈后的因素也很多。研究显示,治疗前症状持续时间、有无眩晕、听力曲线对患者听力的恢复都有影响。而年龄、性别、发病侧耳、治疗前听力水平、是否伴耳鸣、发病年份、月份对疗效均没影响。
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注意这一点。
情绪稳定,忌暴怒狂喜,因为这些均可使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失去平衡,造成耳部血循环障碍,
13. 可能有些网友的工作性质特殊,需要长时间戴耳机,那么伤害最少的耳机是什么样子的?
目前市场上耳机大致有头戴式和耳塞式两种,头戴式耳机听音效果好,耳塞式耳机携带方便,但两种耳机对耳朵的伤害其实都是一样的。用耳机听音乐,由于耳膜与耳机振动片距离很近,声波传导范围小而集中,对耳膜听觉神经刺激比较大,易引起耳鸣、重听等。如果连续听上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还可能出现突发性耳聋。此外,戴耳机的时间过长,精神会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也不利于健康。在选择耳机的时候,要挑品质好的,劣质耳机过滤声音的能力差,会发出过于尖锐的高音,很容易在瞬间使听力过度疲劳。如果听了10—15分钟左右,耳朵有胀痛感,头晕晕的,伴有轻微恶心,这样的耳机千万不要用。
用耳机听音乐时不要将低音开的过低,在公交车或大街上等噪音很大的地方,最好不要用耳机听音乐,因为为了盖过噪声,人们常会不自觉地加大音量,对耳朵的伤害更大。同时,切不可长时间听,最好每次不超过1小时。另外,别在睡觉的时候听,否则耳塞夹在枕头和耳朵之间,会对耳膜造成伤害;如果听着听着睡着了,耳朵处于休眠状态时,所受的损害会更加明显。
14. 还有哪些电子产品会造成耳聋么?
随身听、CD、MD、MP3等高科技数码产品已经成功地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一天到晚塞着耳机的人。耳机小巧玲珑,不干扰他人,听音效果更真实,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很多人对它非常喜爱。现在不少学生喜欢长时间使用随身听,而且喜欢音量放大,或者不分昼夜戴着耳机玩电脑游戏等,都将给耳膜带来损伤。
青少年使用MP3、随身听等设备,要尽量将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内,能听清楚即可,青少年听耳机的时间不要连续超过1小时,在家尽量使用外源音响设备。7岁左右的孩子听力等相应功能才完全发育成熟,因此7岁以下的孩子不宜使用MP3。在骑车、走路时最好不戴耳机听音乐,以免造成交通事故。
15. 再过几天就到咱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了,每年过年的时候也是大家用手机送祝福最多的时候,专家是不是能结合春节期间要给众多亲朋好友送去祝福的网友们提点建议,有哪些注意事项可以提供给大家。
回答:比如,打电话的时候最好用哪个耳朵接听?(哪个耳朵听到没什么区别)
1. 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打电话,尽量用短信祝福,既省钱有保护了耳朵。
2. 远离燃放爆竹的地点,以防爆竹在耳边爆炸产生爆震性耳聋还有可能耳膜穿孔。
3. 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不要熬夜打牌通宵玩电脑,
4. 情绪稳定,忌情绪激动,既往有慢性疾病的朋友还应按时吃药。
5. 最后提前祝朋友新年快乐!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