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耳聋居新生儿筛查疾病之首60岁后听力衰退明显

发布日期:2014-11-14 14:58:12 浏览次数:1595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关注我们的耳朵,今天是第十四个全国“爱耳日”,今年主题是“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听力残疾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不仅直接导致沟通交流障碍,还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极大地损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家庭、社会功能。而专家认为,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70岁的孙大爷告诉记者,最近与人交流越来越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听力下降

孙大爷:我得过中耳炎,再一个上年纪了,耳朵有耳疹,经常得上点药,听力就差了,听话听不太清楚,误了很多交流和沟通情况,有时候把事情弄反了。

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患听力残疾的比例高达11%。据此推算,我国60岁以上老年听力残疾人总数超过2000万,北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主任医师刘玉和从医19年,他认为,很多老年人的听力状况是可以改善的,但是没有引起家人的足够重视。

刘玉和:家里的子女说,哎呦,我爸爸简直没法跟他交流,你说什么都打岔,自己把电视的声音开的大大的,大家都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但都不关注。一个是你得及时发现,第二是要干预。

刘玉和:如果是突聋的话,该及时治疗就及时治疗。如果是缓慢下降的老年性聋,该配助听器配助听器,如果助听器效果不好了,听的仍然不是很清楚,该做人工耳蜗就做人工耳蜗,改善他们的听力。

医生还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同听力欠佳的老人交流时,说话应清晰,自然,不应大声叫喊,而应尽量靠近对方,特别是在噪音环境下,面对老人,让老人看到你的口型更便于理解谈话内容,交谈时要有耐心。

日常生活中,遗传、感染、外伤、肿瘤、噪音、过度疲劳等等,都可能导致耳聋等疾病发生,而长期戴耳机听音乐玩游戏等不健康的用耳习惯更是疾病的隐患。专家指出,预防耳疾从人的妊娠期就开始了。

而刘玉和大夫分析,面对噪声不注意防护,恰恰是很多人听力下降的原因。

刘玉和:相当可怕的,很多年轻人都是常年听,他自己不觉得,但实际上听力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噪声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专家特别指出,包括妊娠期检查、相关新生儿基因筛查的普及,对于预防耳聋尤为重要。

刘玉和:遗传聋在中国发病率还是挺高的,我们2000个新生儿中可能就有一个先天性聋,而且可能跟遗传相关。

医生提示对一些抗生素的使用要尤为谨慎,有些对耳朵的损害可能会在二十年后才反映出来。

刘玉和:有一大类抗生素叫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象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新霉素。

医生还提示,我国大约每一百人就有一个人携带与耳朵有关的基因突变,这个人群甚至会发生只用一针特定的抗生素就发生耳聋的危险。

刘玉和:目前北京市已经开展了新生儿耳聋相关基因的部分基因突变检测,其中就包括氨基糖苷易感基因。

刘玉和说,希望在全国有条件的地方,都进行这样的新生儿检查,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耳聋患者.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