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家族在噪声性耳聋发生及发展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噪声引起的慢性听力损失与耳蜗内的机械损伤和代谢障碍密切相关。人们如果持续在有害的噪声环境中工作或生活,由于噪声长时间的过度刺激很可能会导致耳蜗毛细胞坏死或者凋亡,耳蜗毛细胞内的氧自由基活动增强和能量代谢障碍被认为是导致内耳毛细胞坏死或者凋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噪声性聋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噪声性耳聋是环境和基因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miRNA在生物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的研究,许多高保守性的miRNA在特定的细胞、器官和生物过程(包括疾病)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其中miR-183家族在内耳中具有丰量的表达,并在内耳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且miR-183家族与听力损失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miR-183家族与听力损失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将成为热门。进而探索在基因水平上的治疗,特别是有关促使毛细胞再生领域及听力提高等方面。由此可见,miR-183家族在听力学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科学价值,同时也为人类的听力开辟一条新的光
(本文共43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南昌大学医学院 硕士论文 2013年
胃癌中microRNA-200家族的表达及其功能的研究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9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显示:胃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三位,依然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胃癌具有发病率高、早期诊断率低、5年生存率低等特点。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徘徊在10%-20%,这亦是胃癌在我国死亡率居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手术治疗是唯一经证实的可能会治愈胃癌的手段,但即便是已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仍有大部分会出现复发或转移。术后的辅助放化疗对控制胃癌的复发或转移可能有效。化疗在晚期胃癌患者的综合性治疗中亦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耐药一直以来是胃癌化疗遇到一个很大瓶颈。由此得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其5年生存率的关键,所以寻找敏感而特异性强的分子标志物、明确治疗的分子靶标以及正确的进行预后评估则是至关重要的任务。miRNA是一类机体内源性表达的、长度在18~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这些仅占人类基因1%的miRNA分子,却很可能调控着人...
(本文共112页)
本文目录|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河北医科大学 博士论文 2013年
“缓慢演变”的噪声性耳聋
据我所知,关于噪音有这么几件事:一、特别爱掉书袋的梁实秋先生因为不堪忍受噪音的折磨,曾经几度搬家,他实在受不了噪音的 “侵犯性”;二、美国有个农夫在农场干活时,因为无法忍受低空盘旋的飞机噪音,用一种什么型号的枪将飞机击落下来……噪音会让人难以忍受,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噪音骚扰不断的环境,既无处可以搬家,又不能将制造噪音的源头消灭掉,那就只好听着。时长日久,就会出现种种不良后果,比如人的情绪急躁,消化系统或循环系统紊乱等等。其中,噪声性耳聋就是长期受噪音干扰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后果之一。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待在噪声环境中而发生的一种进行缓慢逐渐“演变”的感音性耳聋—就是听力差甚至听不见了。 在我们周围的种种声音,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乐音,它包含了多种频率的声音,而且这种频率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节律性,所以动听悦耳;另一类则是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杂乱声音组合而成,如工厂中机器的轰鸣,各种工具叮叮当当的...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今日科苑》2004年06期
噪声性耳聋你可知
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近年来,因环境噪声污染和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呆在噪声环境中所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感音性耳聋。在我们周围的种种声音,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乐音,它包含了多种频率的声音,而且这种频率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节律性,所以悦耳动听。另一类则是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杂乱声音组合而成。如工厂中机器的轰鸣、各种工具叮叮当当的撞击声、马路上人群的喧闹以及那些不成调子的汽车喇叭声等。这些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一次高强度的脉冲噪声瞬间就可使人耳聋,而长期的强噪声刺激则会引起噪声性耳聋。噪声常使人心烦意乱,而且对我们的身体十分有害,它常常掩盖了我们要听的声音,就像很多乱七...
(本文共1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环境导报》2003年10期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