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痰毒頂有關的文獻報道
百科詞條:痰毒頂 (最后修訂于2009-12-11 11:31:59)[共133字]摘要:《串雅補》卷一方名痰毒頂組成白信5錢(用豆腐一大方塊,中挖一池,放信于池內,以原豆腐蓋好,煮1炷香,去腐用信),生半夏5錢,生南星5錢,腰雄黃5錢。功效吐痰毒。主治瘧疾。用法用量每服3-4粒。若頂虛眩者,龍眼湯補之。小兒減半。制備方法上為細末,神曲糊為丸,如卜子大。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頂 頂 治療學術語。指一種治法。出《串雅內編》。民間行醫的走方醫將藥性上行的藥物稱為頂藥,使用頂藥的治療方法叫頂。頂藥多有涌吐的作用。例如皂礬頂,治風痰上涌而昏倒,用皂莢末、生礬末、膩粉作散劑,水調一錢服下即吐。 作者:
痰思食,(痰。)身倦怠,脈沉澀,獨左豁大。朱作體虛有痰,氣為痰所隔,不得降,當補虛利痰藥為主,(煎六君吞滾痰丸。)每早以二陳加參、術大劑與一貼,后探令吐出藥。辰時與索矩三和湯,三倍加白術。至睡后,以神佑丸七粒,撓其痰,(神佑丸不如滾痰丸佳。)
痰毒牙痛 痰毒牙痛 病證名。系指因痰毒上攻牙齒而致的牙齒疼痛病證。《雜病源流犀燭》卷二三:“素有熱,熱生痰,痰流毒,痰毒灌注經絡,上攻牙齒而痛。”治宜清熱滌痰,瀉火解毒。可選用黃連溫膽湯加減。參見牙痛條。 作者:
火痰毒 火痰毒 病名。《外科真詮》卷上:“火痰毒生于耳后上下,堅硬如疬,皮色不變,小兒多有此癥。”宜內服消瘰丸,并以火酒磨檳榔外搽。 作者:
三、怪病多痰注意。
對痰的治療應首分臟腑虛實,其次應審標本緩急,凡因病生痰者,不能見痰治痰,應先治其病,病去則痰自清;若因痰而續發某些病證時,則應以治痰為先,痰去則諸證自愈。再其次,脾濕是成痰的基礎,理脾化濕為治痰要著。而且治痰還必理氣,氣順則
[祛風之劑第九]通頂散壅塞,故
用藜蘆,與人參、細辛取其相反而相用也(藜蘆苦寒有毒,入口即吐,能通腦頂,令人嚏;
與人參、細辛相反,細辛散風通竅,溫經破痰);肺苦氣上逆,故用石膏之重以墜之氣即火
也,痰隨火涌,故用石膏辛寒,入肺降火);甘草之平以緩之;芎之用,
頂羽菊內酯Acroptilin/ml時對陰道毛滴蟲和溶組織阿米巴均顯示強大的殺原蟲作用。
[成分來源]
菊科植物匍匐頂羽菊 Acroptilon repens DC、 西加矢車菊 Cent
水半夏不能“頂缺”半夏糖甙、3,4-二羥基苯甲醛葡萄糖甙等。該藥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治嘔、消痞散結、消腫止痛、解毒抗癌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痰多咳喘、嘔吐反胃、胸脘痞悶及癰腫痰核等癥。
從功效上來看,半夏與水半夏不同。20世紀70年代后,由于半夏資源減
[卷二瘋痰瘡毒類]濕痰流注神方(十二))五倍子(各三錢)橘紅秦
艽防
風
(鮮者十
粒打
痰在背。加羌活五分。在脅。加柴胡五分。在頭頂胸前。加夏枯草三錢。在肚腹。如赤
芍二
仁各
用河水九碗。煎三碗。早、午、晚。各服一碗。痰在心之上。食后服。在心之下。食前
服。
鵝、
不可
[卷十八]頂陷心煩狂躁氣喘之癥 陳文宿先生云∶痘紫色頂陷,心煩狂躁,氣喘妄語,或如見鬼神,內熱便秘者,宜用龍腦膏子、豬尾膏。如無內熱,
大便不實,不可輕服。竊謂前癥多因初起熱盛之時,失于解利所致。亦有因痘毒未盡,有因胃經有熱,有因肺胃有熱,
有因心脾有熱。煩躁,
痰飲治驗二則遂:苦、寒、有毒。入脾、肺、腎經。瀉水,逐痰,破積,通便,治水腫腹脹,二便不通,胸脅積液,癥瘕積聚,痰迷癲癇,噎膈痞塞[4],時珍曰:面包火煨熟用,以去其毒。并言:能瀉十二種水疾,去痰水,瀉腎經及隧
[卷三頭部]佛頂疽 佛頂疽屬督上星,陰陽不調毒熱成,不論虛實皆險證,潰爛黑陷必然兇。
【注】此證一名頂門疽。生于頭頂囟門之前,屬督脈經上星穴。由臟腑陰陽不調,熱
毒上壅而成。色紫,堅硬腫痛,脈洪大而數者為實;脈微細而數者為虛,皆屬險證。若
潰爛黑陷,
治巔頂頭痛驗案一證。因足厥陰肝經與督脈會于頭頂,肝胃虛寒,飲停于內,循經上逆而諸癥頻作,故取吳茱萸湯原方重用生姜施治,效若桴鼓。 ,病案三:趙某,女,18歲。巔頂頭痛反復發作4年余。因于四年前學習緊張,每在上課或自學時巔頂頭痛發作,而休息后及假期中則很
巔頂頭痛治驗三則與督脈會于頭頂,肝胃虛寒,飲停于內,循經上逆而諸癥頻作,辨證典型,故取吳茱萸湯原方重用生姜施治,效若桴鼓。
病案3
趙某,女,18歲,2003年6月29日初診。巔頂頭痛反復發作4年余。因于四年前學習緊張,每在上課或自學時巔頂頭痛發作,而
[串雅內編卷三]頂藥驚風,痰涎上壅,牙關緊閉,上視搐搦,并宜治之。烏頭尖、附子尖、
蝎梢各七十個,石綠(研幾度,飛過)十兩,為末,面糊丸芡實大。每用一丸,薄荷汁半盞
化下,更取溫酒半合,須臾吐出痰涎為妙。小兒驚風,加白僵蠶等分。
庚生按∶此方惟實癥中痰中風,
辨痰 辨痰 診斷學名詞。系望診內容之一。辨別痰的性狀,作為辨證的參考。辨痰時要注意痰的顏色、形狀、稀稠度、氣味等。痰色白而清稀,多為寒證;痰色黃或白而粘稠者,多屬熱證。痰少極粘,難以排出者,多屬燥痰;痰白易咯而量多者,為濕痰。咳吐膿血如米粥狀,
辨痰 辨痰 診斷學名詞。系望診內容之一。辨別痰的性狀,作為辨證的參考。辨痰時要注意痰的顏色、形狀、稀稠度、氣味等。痰色白而清稀,多為寒證;痰色黃或白而粘稠者,多屬熱證。痰少極粘,難以排出者,多屬燥痰;痰白易咯而量多者,為濕痰。咳吐膿血如米粥狀,
[串雅內編卷三]頂藥出痰二
三碗,不損人。風痰猝中,方用生石綠二兩,乳細,水化去石,慢火熬干,再研入麝香一分,
糯米粉糊丸彈子大,陰干。猝中每丸作二服,薄荷酒下;余風朱砂酒下。吐青涎、瀉下惡物
立效。小兒用銅綠研粉,醋面糊丸芡實大,每服薄荷酒下一丸,須臾吐痰如
嗽唾膿痰 嗽唾膿痰 病證名。又名嗽吐膿痰。指小兒咳嗽咯膿痰。多為感受風熱邪毒,熏灼于肺,痰熱內蘊,熱壅血瘀,蘊釀成膿所致。治宜清熱化痰祛瘀,用桔梗湯或葦莖湯加魚腥草、紅藤、銀花。 作者:
[串雅內編卷三]頂藥 凡一切宜吐痰涎之癥,用代瓜蒂最妙。金線重樓(俗名金線吊蝦蟆。采得,去外黑皮),
用石打碎,無犯鐵器,曬干為末,瓷瓶收貯備用。風痰結胸,用藥一錢,陰陽水和服,吐痰
即愈;傷食成瘧,臨發時空心用藥一錢,開水和服;噤口痢用藥一錢,溫涼水
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減壓術發。結論 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減壓術具有多種優點,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上可以根據不同的囊腫采取不同的手術入路,是外科治療腎囊腫的理想術式。
【關鍵詞】 腹腔鏡檢查;腎囊腫;去頂術
LAPAROSC
[串雅內編卷三]頂藥治。雄黃一錢,
郁金五分,巴豆七粒(去皮殼),冰、麝各少許為皮,醋糊為丸,如麻子大,清茶下五分;
如喉纏嗓塞,用竹管納藥入喉中,須臾吐痰立解,未吐再服。
庚生按∶巴豆宜去油取霜,方可用。
《串雅內外編》 清 趙學敏 公元1759年
[卷六上祛風門]通頂散 治國中風,不知人事,(風鼓火盛痰涎上壅。)口噤不開。(風冷之氣,客于胸中,
不能發。)
藜蘆甘草(生用)細辛人參川芎(一錢)石膏(五錢)為末,用一字吹入
鼻中。有嚏
中風不省人事,病已急矣,非平藥可以開其壅塞。故用藜蘆與人參細辛,
動脈粥樣硬化從痰瘀毒論治毒邪與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的相關性。(四)動脈粥樣硬化與痰瘀毒:痰濁、瘀血、毒邪三者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密切關系。津血同源,痰瘀相關,痰瘀互結,郁久腐化,久則凝聚成毒,從而形成痰瘀毒相互交結的病理局面。臨床上用滋陰清熱解毒、活血化痰
[串雅內編卷三]頂藥綠豆大。
食前茶湯送下,大人二十粒,小兒四、五粒,量虛實服之。
喘痰積方∶凡天雨便發。坐臥不得,飲食不進,乃肺竅久積冷痰,遇陰氣觸動則發也。
用后
江西淡豆豉一兩(蒸搗如泥),入砒霜末一錢,枯礬三錢,丸綠豆大。每用冷茶冷水送
下七丸,甚者
[卷八外科案]痰毒枯草(二錢)竹二青(二錢)小金丹(陳酒化服,一粒)
外用金箍散,金黃散,蔥汁,白蜜調,燉溫敷。
鮑左鎖喉痰毒,漫腫疼痛,根盤紅,風溫痰熱,蘊結上焦。擬辛涼清解。
荊芥穗(一錢)青防風(一錢)薄荷葉(八分)炒牛蒡(二錢)生草節(八分)苦桔梗
從風火痰瘀毒治痤瘡行血則血停為瘀,氣不行津則津聚為痰,導致痰瘀互結,故發顏面頸部痤瘡,不通則痛,故伴痛經。氣郁化火,火性趨上,故咽干面癢。舌脈亦為痰瘀氣滯之象。故治宜疏肝行氣,化痰散結,處方以柴胡四物湯疏肝行氣活血,消瘰丸化痰散結,兼加丹皮,梔子,蒲公英,夏
痰閉 痰閉 ①悶瘄之一。見于痰飲素盛的麻疹患兒。癥見氣急發喘,滿口痰涎,咯痰不出,喉間有聲。麻毒與痰飲相搏,內迫于肺,肺氣不宣,疹難透發所致。治宜宣肺滌痰,用二陳湯加葶藶、栝樓仁、萊菔子、白芥子、枳殼、連翹、桔梗之類。 ②指驚風、癲癇發作,風
痰總論 輕微易治者,痰子也。遲重難愈者,瘰也。有風痰、熱痰、氣痰,由外感之不同;瘰
、
筋、痰,因內傷之各異。其表面形狀,大致相類,故總名曰痰子。而瘰者,尤痰子中
之重癥,治之久而難愈也。
風痰者,風濕之毒,伏于經絡,先寒后熱,結核浮腫。
除痰之劑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津液,亦隨氣而順矣,準繩云,痰之生由於脾氣不足,不能致精于肺,而淤以成者也,治痰宜先補脾,脾復健運之常,而痰自化矣,腎虛不能制水,水泛為痰是無火之痰,痰清而稀,陰虛火動,火結為痰,是有火之痰,痰稠而濁,痰證
惡性腫瘤及轉移從痰論治說明在腫瘤轉移中痰的因素極為重要。臨床所見肺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患者多有舌體胖大、舌苔厚膩、惡心、胸脘痞悶、脈滑等痰濕中阻的病證特點。
另外,痰邪還可以與氣滯、血瘀、毒邪相結合,雜合為病,形成痰瘀互結、痰毒互結、痰瘀毒互結等導致腫瘤轉
穿拐痰 穿拐痰 病名。流痰之一種。指流痰發于踝關節者。見《瘍科心得集》卷中。本病初起踝部漫腫隱痛,跛行,關節活動受限,伴見身熱,食少,神疲等癥;日久瘡口潰爛難斂不愈,流出毒水稀膿,腳常呈馬蹄形畸形,并可見有死骨脫出。該病包括踝關節結核。可參見流痰
[卷十·雜證匯參]痰痰滯,
氣行則痰行,昔人謂治痰莫先順氣,此知其要也。(余傅山)
人身無倒上之痰,天下無逆流之水。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龐安常)
王節齋云∶痰之本,水也,原于腎;痰之動,痰也,主于脾。古人用二陳湯為治痰
[卷二瘋痰瘡毒類]瘰痰核內消方
[卷之二]痰飲,不用探法,
自吐。
凡虛弱人,中焦有痰,胃氣亦賴所養,卒不可便攻,攻盡則愈虛。治痰用利藥過多,致脾氣虛,則痰反易生而多。
許學士用蒼術治痰挾瘀血成窠囊,行痰極效。(即神術丸也。)
油炒半夏,大治濕痰,又治喘、心痛,粥丸,生姜湯下。
(以
痰 痰 指致病因素、病理性產物,有時則指病證。《醫碥》卷二:“痰本吾身之津液,隨氣運行,……茍氣失其清肅而過于熱,則津液受火煎熬,轉為稠濁;或氣失其溫和而過于寒,則津液因寒積滯,漸至凝結,斯痰成矣。”《醫林繩墨》卷二:“痰者,人身之痰飲也。
痰痰也,其主治之法,惟痰與氣一時壅閉咽喉者,不得不暫用豁痰降氣之劑以開之,余皆當治其本,故古人有見痰休治痰之論,此誠千古之明訓,蓋痰本飲食濕濁所化,人豈能禁絕飲食,若專欲消之,由于外邪者,邪散則痰或可清,如寒痰溫之,熱痰清之,濕痰燥之,燥痰
痰苓末。和勻煮熟。空心食。能治濕痰健脾。
【竹瀝粥】
如常煮粥。以竹瀝下半盞食之。治痰火。
【蒸梨】
大悉尼連皮。安飯鍋內蒸。熟食能化痰清火。
【蘇子酒】
主消痰下氣。潤肺止咳。用家蘇子炒香研
[卷八外科案]縮腳陰痰 高右傷筋起見,變為縮腳陰痰,頂雖潰,未嘗得膿,根腳腫硬疼痛,痛引少腹,小溲不利,腑行燥結,身
熱晚甚,口有甜味,舌苔薄膩,脈象濡滑。蘊濕縮瘀,凝結厥陰之絡,營衛不從,癥屬纏綿。姑擬益氣托毒,化
濕通絡。
生黃(三錢)茯苓皮(三錢)炙
1例器質性精神障礙合并右側顳頂葉出血昏迷患者的護理,利于咽喉口腔內分泌物引流,定時叩背并吸出口腔、咽喉內分泌物。應用電動吸引器定時吸痰,如痰液粘稠,堵塞導管不易吸出,可用糜蛋白酶稀釋液及地塞米松霧化吸入,使痰液稀釋后吸出。昏迷患者出現舌后墜時,可將下頜托起,用舌鉗將舌拉出,吸出喉頭及口腔分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