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怔忡 病情虛實輕重不同

发布日期:2014-10-23 02:57:01 浏览次数:1600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心悸患者常見自覺心中急劇跳動,心慌不安,中醫也認為與情緒因素有關。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陳偉坤表示,患者通常會感到心臟噗通噗通亂跳,或是心臟即將停止,或是心跳間歇停止的現象,常見於西醫的各種心臟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精神官能症等。屬中醫怔忡、心動悸、驚恐範疇。

中醫師陳偉坤表示,心悸在中醫是指「心中恐悸」的症狀,包括驚悸與怔忡兩種症候。患者會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不只是自覺心跳而已,如焦慮症、恐慌症發作時心驚不定的症狀,在嚴重心臟疾病也會有心悸不安的症狀,因此臨床上須分辨清楚。由於此症有虛實、輕重的不同,虛者多為心血不足,心陰虛衰,腎陰虧耗問題;實者則多見表現為有痰、瘀現象。

一般而言,驚悸病情較輕,多由外因引起,偶因驚恐、惱怒等刺激誘發,病症發作迅速,病勢淺短;怔忡則常由內因積漸而生,外無所驚,而自覺心中驚惕不安,遇到勞累即發作,或無時而陣發,病情較為深重。

醫師指出,中醫對於心悸的治療,須針對病因,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中醫提到,「心主神明」;心理疾病造成的心悸,患者多有心理上的壓力,或容易緊張焦慮的性格,因此也會因情志因素影響病況。

中醫治療情緒因素引起的心悸,需有耐心長期調養。中醫師陳偉坤表示,中醫治療以補心鎮心安神,配合疏肝理氣,依病人症狀加減用藥。也提醒,身心症狀會交互影響,造成惡性循環,若未能堅持服藥並配合心理舒壓的治療,常會造成病程拖長,無法有效痊癒。

陳偉坤醫師表示,中醫辨證用藥,針對「心神不寧型」者,症狀可見包括心悸怔忡,覺得心神不定,坐臥不安,多所恐畏,治療可用甘麥大棗湯加味,含甘草、大棗、浮小麥,有和中寧躁,養心安神功能,可主治情緒常悲傷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煩躁不安等。此方自古以來臨床運上廣泛,也常用來調理失眠、憂鬱症等。

陳醫師表示,其他相關症候,還有「心氣不足型」者,症狀可見包括心悸怔忡,易感疲倦無力,懶得動,容易失眠多夢,頭暈,自汗出,胸悶不適。舌淡紅,脈細弱,治療常以炙甘草湯(炙甘草、生薑、桂枝、麻子仁、大棗、人參、生地、麥門冬、阿膠)、生脈散(人參、麥冬、五味子)加減。幫助甘溫益氣,緩急養心;強心作用。

若屬「心陰不足型」者,可見心悸而驚,睡眠差,口乾,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津,脈細數。治療可用天王補心丹(人參、茯苓、玄參、桔梗、遠志、當歸,五味子、麥門冬、丹參、酸棗仁等)加減,幫助益氣寧神,鎮靜作用。

台灣新生報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中醫師陳偉坤表示,心悸患者日常生活保健尤應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吸收,均衡攝取營養,可多吃豆類、瘦肉、魚類、雞蛋與新鮮蔬果,採少量多餐。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並戒除菸酒。

陳醫師指出,作息應規律,保持充足睡眠,工作休閒保持均衡。若因藥物引起的心悸,宜和醫師討論停藥或另選替代性藥品;避免情緒劇烈波動,做適當和緩的運動如散步、伸展操、太極拳、氣功等,有助強化患者身心健康。

藥膳保健建議準備炙甘草3錢、浮小麥1兩、紅棗6枚,加水適量煮湯,代茶飲用。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