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基于脑髓理论对益髓通经法治疗痿病的理论探讨

发布日期:2014-11-04 12:32:55 浏览次数:1597

作者:赵建军(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痿病是临床上的难治疾病,目前,无论中医、西医都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及药物。我们以“脑髓理论”为指导,认为髓虚毒损,络脉不畅,神经不能传导是痿病发生的病理机转,提出益髓通经治疗痿病的方法,为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脑髓理论概述:朱沛文《华洋藏象约编》云“夫居元首之内,贯腰脊之中,统领官骸,联络关节,为魂魄之穴宅,性命之枢机,脑髓是也。”概括说明了脑髓对人体的主宰作用。脑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诸神皆由脑髓之精质体发出,精质体内藏元神,元者,初也、始也、根也,动之端也。元神之发生,是脑髓阴阳互相摩荡之结果,故曰“脑生细微动觉之气”。元神外发而表现为神机,神机为元神之使,将元神传达至全身各处,故曰“脑散细微动觉之气”。神机所行之路为神经。脑髓通过元神、神机、神经,行使统御生命的“神明之主”功能。

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居于人体最高位,外为头面,内为脑髓,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脑为奇恒之腑,含脑髓藏而不泻。髓者,是分布于骨腔内的一种膏样物质,根据所在不同,有脑髓、脊髓、骨髓之分。骨髓藏于骨腔内,故《素问·脉要精微论》曰:“骨者,髓之府”。藏于脊髓管内者称为脊髓,脊髓下贯尾骶。藏于颅腔内者称为脑髓,脑髓与脊髓密切相关。脑是由髓组成的,其功能是在髓的基础上发挥出来的,没有髓也就没有脑。脊髓是脑的外延部分,脑对肢体的支配活动需脊髓的作用才能实现。临床上由于脊髓受损,而患者出现肢体的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这一点充分说明了脊髓在其中的作用。因此,不能简单的用脾主肌肉、四肢,肾主骨、肺主皮毛来解释。

脑、髓是否能正常的执行其生理功能,与五脏的功能皆息息相关,尤其是与肾脏的关系更为密切。“肾”与脑相关的理论,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主骨生髓”,《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根,主骨生髓通于脑。因此,在脑髓病的治疗中补肾起到重要的作用。现代生物学基础是促进神经元细胞能量代谢和利用,激活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生成增多,同时抑制神经毒素的生成,从而减少神经元死亡,促进神经元存活与再生。髓虚毒损、络脉失用是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

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其主要含义有二:一是指形的变化,指形体枯萎、萎缩;二是指用的变化,指功能低下,无力萎缩,不能行功能之用。前者以患肢枯萎瘦削为特征,后者以软弱无力、不能动作为特点。故凡临床上具备上述特征者,均可称为痿病[3]。《素问·玄机原病式》曰:“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素问·痿证》最早对痿证进行论述,认为“五脏使人痿”,并作了皮、肉、脉、筋、骨五痿的分类。五脏病变的发生,是由于脏气之热,或由情志所伤,或由年老肾衰,或由湿热浸淫。而病理的关键,在于筋骨、肌肉等失去气血津液的濡养。《内经》认为,由于肺居高位,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故以“肺热叶焦”为致痿的主因。又提出,阳明经为“五脏六腑之海”,故以“独取阳明”为治痿的主法。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进一步认识到阴阳、气血、津液之虚,湿痰、瘀血、食积之患,皆能使人成痿。

综上所述,在痿病的病因病机上,无论是《内经》,还是后世医家的著述,痿病的病因涉及到内外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内在的阴阳气血失和,外来致病邪气的浸淫,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导致痿病的发生。由上可知,中医学对于痿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目前并无大的突破,这也使痿病的疗效较差。因此,有必要对痿病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为痿病的治疗寻求新的方法。毒在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毒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过多而生成。毒是有害于机体的、引起机体功能破坏、丧失和/或败坏形质、导致病情恶化、加重或呈沉疴状态并难以干预的一类特殊的致病因素。某些痿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等,起病急骤,变化快,病情迅速达到高峰,此类疾病病情迁延不愈,恰恰符合毒邪致病的特点,因此,毒邪致病理论在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及治疗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西医,虽然对该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认识不同,治疗的方法、手段亦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使损害的神经(经络)得以修复,重新发挥正常的功能。

痿病是一个病情迁延,病程较长的疾病。早期多因肾精不足,热毒壅结,毒损经络,神经失用,导致痿证的发生。后期毒邪直接损伤脊髓,脊髓不能濡养经脉,肢体不能自收持,下肢痿软,腰脊不举,正气衰败,阴阳俱损。本病因髓虚导致邪毒易袭本位,邪毒侵袭后,毒邪的损害是持续存在的,并因其又能导致滞气浊血,导致五脏阴阳失衡,肾精更加不足,加重髓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因此,髓之不足的表现存在于该病的全过程。中医学认为,督脉起源于胞中,属肾,络脑,肾主骨生髓,因此,肾精充足则三髓得养,经脉不虚,髓充则经气亦充,髓亏则经气亦亏。长期的临床实践也证实,对于痿病患者给予补肾填精药物能起到延缓病程,促进疾病恢复的作用。

在治疗上,不仅要注意疏通经络,使经络气血畅通,毒邪顺利排出,更要注意养髓、益髓,益髓狭义指补益脊髓、脑髓,而广义则指补益由髓化生之经脉、络脉。

因此,治疗上当首以益髓为要,时时注意顾护肾精,补益脊髓、经络,经脉畅通,筋脉肌肉得养,肌力恢复,则痿病自除,同时辅以通经活络解毒之药物,通经活络不仅可使络道通畅,气血运行畅通,则精充髓养,五脏功能和调,则肾精充盈,正气存内,则能祛邪外出,促进疾病恢复。益髓与通经两者相得益彰。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7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