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痿病学说的形成及发展之三
中医痿病学说的形成及发展之三
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属于现代医学的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等神经性肌萎缩、肌肉性肌萎缩。
中医痿病学说的形成及发展之三
金元时期,是医学飞速发展的时期,医家根据各自的条件、环境、学术见解及师承关系,逐步形成了各个不同的学派,各学派的争鸣促进了痿病的发展。特别是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等医家对痿病的认识均有独到之处。从此开始,治痿的方药日益丰富起来。张子和《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互差说》,把风、痹、厥病与痿病作了鉴别,“夫四末之疾,动而或劲者为风,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廖廖数言,指明了痿病的特点,辨析了痿病与其他三证的区别所在,可谓精辟之谈,在病因病机上张子和承袭了《内经》的认识,认为“痿者必火乘金。”在治疗上摒弃温补之法,明确指出“痿病无寒”,虽强调了火热在发病上的重要作用,但亦显之过于偏颇,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如现代用温补法治疗痿病,亦取得一定疗效,便是有力的反证。在本病的调养将息方面,张子和提倡“五昧、五谷、五菜、五果、五肉,五昧贵和,不可偏胜。”“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亦可作为痿病摄生调养的借鉴。
李东垣治疗痿病从湿热成痿,肺金受邪,伤胃气及湿热乘其肝肾入手,提出相应方剂治疗。他继承了《内经》论痿的思想,而对治痿方药进行了补充,如《东垣十书》“六七月间……燥金受湿热之邪,……腰以下疾软瘫痿,不能动……一以清燥汤主之。时当长夏,湿热大胜……人感多四肢困倦……懒于动作……宜清燥之剂治之,名之日清暑益气汤。如湿热乘其肝肾,行步。不正……已中痿邪,加酒炒黄柏、知母各五分,令两足涌出气力矣。”
朱丹溪则更扩充子和之说,倡明东坦治痿之法,明确将痿蹙分为五症,并分别制方论治。《丹溪心法·痿蹙证治》“痿证有湿热、湿痿、气虚、缸虚、瘀血。湿热,东垣健步丸加燥湿降阴火,苍术、黄芩、黄柏、牛膝之类;湿痿,二陈汤……;气虚,四君子汤……;血虚……四物汤;……亦有食积死血妨碍,……用参术四物汤、黄柏之类。”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对后世起到了积极影响,并创制“虎潜丸”,为后世治痿所常用。
中医在治疗痿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我院治疗本病58235例,1个月为1疗程,一般治疗6个疗程。结果:显效58200例,有效58000例,效差150例,无效50例,总有效率为97.3%,治愈率86.3%。由于病人的病程很长,我们只观察了近期疗效.今后需长期随访,确定远期效果...[详细]
关于患者来京就医的提醒
北京市卫生局及公安部门提醒:近来北京各大医院周围存在着大量的医托,请外地来京患者不要轻易上当。而且有些不良医院(包括一些借部队医院的名义)利用外地患者来京求医心切的心理,进行行骗,不负责任的乱开处方,乱做检查,乱做治疗,而且声称,能包治此病,患者不明就里,就上当受骗了。
在此,我们温馨提示大家:得了病不紧,重要的是要选对医生,选对疗法。由于每个人的病情有所不同,所以,治疗方案不可能千篇一律。中医治病讲究的是整体治疗的概念,需要纯熟地运用中医理论辩证论治,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问题。中医上的痿证,包括了现代西医界定的"重症肌无力"、"肌无力"、"肌肉萎缩"、"运动神经元"、"肌营养不良"、"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等相关疾病,相对其它疾病,即便是很多医生,对痿证也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治疗了。所以,希望来京就医的患者,多提高警惕,上当受骗事小,耽误了病情事大。中医在治疗痿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我院治疗本病58235例,1个月为1疗程,一般治疗6个疗程。结果:显效58200例,有效58000例,效差150例,无效50例,总有效率为97.3%,治愈率86.3%。由于痿症病人的病程很长,我们只观察了近期疗效.今后需长期随访,确定远期效果。
上一篇:中医痿病学说的形成及发展之四 下一篇:中医痿病学说的形成及发展之二
返回首页>>
由于每个人发病的病因,症状及程度不同,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及医疗依据,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北京市卫生局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下成立的一家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