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的症状

发布日期:2014-11-30 21:43:18 浏览次数:1600

大多数儿童NHL的发病机制不明。患者的免疫淋巴祖细胞无控制地增生,失去进一步分化的能力而在宿主体内逐渐积累而引起NHL。有证据表明NHL是克隆性增生引起的,在NHL患者的恶性肿瘤细胞中可以看到克隆性的染色体核型异常。

在感染HIV的患者中,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发生率高,特别是在伯基特和大B细胞淋巴瘤中,而且在AIDS患者中NHL可以是首发临床症状。在免疫缺陷患者中,EB病毒在淋巴细胞增殖中起了重要作用,EB病毒引起的B细胞增殖为随后的恶性肿瘤的形成提供了一个细胞库。

在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大多首先侵犯表浅和(或)纵隔、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少数可原发于结外器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1958~1994年收治的5101例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的病人中,首发部位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首先为表浅淋巴结受侵的占69.6%,如果对本病有相当认识诊断并不困难。

1、淋巴结肿大:较多的患者在早期表现为无痛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后其他部位亦陆续发现。淋巴结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坚韧,均匀,丰满。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期和中期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互相融合成大块,直径达20cm以上,有的患者从起病即有多处淋巴结肿大,很难确定何处为首发部位。

2、纵隔:纵隔也是好发部位之一。多数患者在初期常无明显症状。受侵的纵隔淋巴结,可以是单个的淋巴结增大;也可以是多个淋巴结融合成巨块;外缘呈波浪状,侵犯一侧或双侧纵隔,以后者较多见。晚期可出现压迫症状。

3、肝与脾:原发性肝恶性淋巴瘤少见,文献仅有个例报道。继发侵犯肝脏的并不少见。有肝受侵的预后不佳,比有全身症状的还差。

4、结外器官:一般发生于NHL,在罕见的情况下HD亦可有结外器官如骨、咽淋巴环、皮肤、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等。

1、全身症状:约10%的患者可以发热、皮痒、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为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有乏力贫血。一般随着病情的进展,全身症状可以加重。这类患者中可有淋巴细胞减少。纵隔和腹膜后恶性淋巴瘤伴有发热、皮痒的较多。

持续发热、多汗、体重下降等可能标志着疾病进展,机体免疫功能的衰竭,因之预后不佳。但也有的患者单有皮痒、发热而不伴有巨大肿块,经治疗后迅速好转者,预后反而较好。

2、皮肤病变:恶性淋巴瘤患者可有一系列非特异性皮肤表现,发生率约13%~53%。常见的为糙皮病样丘疹带状疱疹、全身性疱疹样皮炎色素沉着、鱼鳞癣及剥脱性皮炎。也可发生荨麻疹结节性红斑、皮肌炎、黑棘皮症、色素性荨麻疹等。至于由于皮痒而引起的抓痕和皮肤感染则更为常见。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状况低下,皮肤感染常经久破溃、渗液,形成全身性散在的皮肤增厚、脱屑

3、贫血:恶性淋巴瘤患者约10%~20%在就诊时即有贫血,甚至可发生于淋巴结肿大前几个月。晚期患者更常出现贫血。进行性贫血和血沉增快是临床上判断恶性淋巴瘤发展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4、神经系统表现:恶性淋巴瘤患者可有一系列非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如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感觉或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多发性肌病等等。病变性质可为:变性;脱髓;感染性;坏死性或混合存在。

5、免疫功能低下:由于HD患者,特别是晚期病人,免疫状况低下,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新型隐球菌等;也可发生血源性化脓性脑膜炎脓肿。恶性淋巴瘤侵犯脑实质可伴发脑出血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病理学检查,但对于恶性淋巴瘤的确诊和分型,病理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诊断性治疗,在临床上常常可以看到有的患者因长期消瘦、乏力或不明原因的低热;或个别情况下有的人淋巴结肿大,因顾虑取活检造成播散,而进行诊断性放疗。但相当多的患者后来证实不是恶性淋巴瘤。

根据不同分型及分期,采用不同治疗方案。规模性多中心协作治疗方案已逐步取得了药物组合、给药方式、剂量强度、治疗时间等经验,因此对儿童NHL应强调进入临床协作治疗方案,以得到最合理的治疗。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各自的作用和重要性不同,应合理选用。

一、放疗,儿童NHL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此首先要明确对所有分期及组织学类型放疗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局限性病变化疗效果优于放疗,化疗同时加用放疗在NHL中并不改善预后,头颅预防性放疗也可由鞘注化疗来替代,放疗有肯定的近期及远期毒副作用,因此对儿童NHL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脊髓肿瘤压迫症、化疗后局部残留病灶、姑息性治疗等特殊情况外,不推荐放疗。

由于纵隔肿块引起的症状几乎都是严重的,经验性放疗可以考虑。这种方法的安全性必须与失去组织以进行诊断的机会两者之间的轻重进行衡量,特别是当所有的临床证据都局限在纵隔。

二、手术,在儿童NHL中,手术不像其他实体瘤中那样重要,单纯采用手术时长期无病生存率很低,手术主要用于下列情况:

1、活检术:除手术活检外,无其他方法(如腹水、骨髓、脑脊液、胸腔渗出液细胞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并作免疫分型时考虑活检术,如肿块较小并为局限性病变,可将肿块完全切除。

2、急腹症:出现如肠套叠肠梗阻阑尾炎可疑、肠穿孔、严重的胃肠道出血等外科急腹症时。

3、二次活检:化疗3~6个疗程后有稳定残留病灶时,可考虑再次活检(手术),虽然手术本身不能改善预后,但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在落后地区如无条件化疗,即使无急腹症,对于局限性疾病可采用手术治疗,但复发率很高。儿童NHL估计肿块不能完全切除时应仅做活检,不主张肿瘤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术。

三、化疗,是治愈儿童NHL主要手段,以多药联合化疗为原则,对不同分期、不同组织细胞学类型或免疫分型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B细胞型(小无裂型)应采用强烈、反复、短期治疗策略,延长治疗期并不改善预后,强调采用1~2个足量烷化剂与大剂量的抗代谢药物(甲氨蝶呤,阿胞糖苷)联合应用。治疗期根据分期而定,一般为3~6个疗程。在T细胞型中(淋巴母细胞型)有采用类似ALL方案的倾向。烷化剂的作用较小,化疗应持续18个月以上。大细胞型NHL对B和T细胞方案均敏感,如采用B细胞方案可相应缩短疗程。除局限性疾病外(Ⅰ期),所有NHL必须作中枢神经浸润预防。化疗方案及其适应证见表4,5。

儿童NHL临床进展较快,应将之视作急诊,尽快完成各项检查明确诊断。如为巨大纵隔肿块伴有气道及上腔静脉压迫症状,无外周淋巴结肿大,细胞学检查(如骨髓及体液)也不能诊断时,可采取纵隔镜活检或胸骨旁切口活检。如此时有危及生命的现象,全身麻醉过于危险,影像学检查符合NHL,为抢救生命可给予紧急化疗(包括激素)。儿童NHL对化疗十分敏感,12~24h后多数病人的压迫症状就可能得到控制,病情稍稳定后再行活检(24~48h后),这种情况下,由于受化疗影响组织细胞学判断可能出现困难。有胸膜腔积液或心包积液时可穿刺作细胞学诊断,并可引流改善症状。对肿瘤负荷较大的患儿,应先采用3~7天低强度化疗(引导化疗),常用药物为环磷酰胺300~500mg/m2、长春新碱1.5mg/m2和糖皮质激素,同时给予水化2000~3000ml/m2、5%碳酸氢钠5ml/kg碱化尿液、别 嘌醇10mg/kg抑制过多的尿酸形成,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避免肿瘤细胞溶解过快造成的肿瘤细胞溶解综合征。刚开始治疗时,输入液体多,可致原有的胸腹腔积液增多,必要时可留置引流。

四、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因儿童NHL对化疗十分敏感,经合理的化疗可使5年无病生存率达60%~80%,因此不主张对化疗敏感者在首次缓解后进行干细胞移植。未证实对有骨髓浸润的病人作自身干细胞移植的有效性,骨髓净化问题尚未解决,异体移植风险较大,但可能优于自体移植。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