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治疗及症状

发布日期:2014-11-11 18:23:23 浏览次数:1600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治疗及症状: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PSIL)起源于小肠黏膜下的淋巴滤泡,较常见。大多数肠道淋巴瘤是全身性淋巴瘤的一种局部表现。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症状体征: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病程较短,多在半年以内,无特异的临床症状。70%~80%有不典型的腹痛,伴有低热,体重急剧下降、乏力消化道出血,多数病例出血量少,伴贫血。腹部可触及肿块,肿块大小不一,质硬、结节状,有压痛、活动度差。较多数病例因穿孔、梗阻、肠套叠而急症入院。儿童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半数以上因急腹症入院,表现为肠套叠或类似急性阑尾炎的症状。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治疗: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除具有肿瘤本身危害性外,还发生严重腹部并发症,如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和消化道出血等。因此在治疗上应争取彻底切除原发病灶,将病变小肠连同肠系膜区域淋巴结一并切除。术后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1、根治性切除 应切除病变肠管及两端各30cm左右的正常肠管,清扫肠系膜上相应的淋巴结。但有时淋巴结融合成团包绕肠系膜上动、静脉的主干,不能整块切除时,可沿上述血管将淋巴结逐一剥离,在瘤床处标以金属标记,以备术后放疗。

2、放疗 恶性淋巴瘤对放疗较为敏感,手术后均应行放疗,消灭残留组织提高疗效。直线加速器一般在腹部前后进行照射,范围可适当放宽。如情况许可,在四周内给予组织量35~45GY为宜。小肠本身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差,剂量过大可造成放射性小肠炎,发生出血、狭窄、穿孔等并发症。

3、化疗 小肠恶性淋巴瘤对化疗亦较敏感。化疗药物的选择和投药方式尚未统一。一般采用氮芥、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多柔比星(阿霉素)、泼尼松(强的松)和丙卡巴肼(甲基苄肼)等疗效较好,常用化疗方案有COP、CHOP、CMOPP等。一般成年人可给长春新碱1mg,静脉注射, 1次/周,6~8周为一疗程。必要时可继续每2周一次,共10次。严重者可加用丙卡巴肼(甲基苄肼)和泼尼松(强地松)联合用药。在用药期应密切观察血象变化,如白细胞降至3109/L以下应立即停药,等情况改善后再继续用药。

如病人的一般情况良好,可在放疗的同时配合应用化疗,化疗、放疗还可与cls细胞疗法相结合,还应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纠正吸收不良综合征

第四大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即cls细胞疗法:

CLS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著疗效的肿瘤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目前国内实验技术成熟,,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适用于各类、不同期肿瘤治疗的重要生物治疗方法。

1、肿瘤术前应用,可全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可以避免由于手术应激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2、肿瘤手术、放疗或化疗完成后应用,可恢复及加强其免疫抗肿瘤作用,消灭体内残留癌细胞,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治愈率。

3、肿瘤邻近器官已受累而不能根治手术时或体质较差时,单用生物治疗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

而目前,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还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专家建议建议目前可采用第四大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即cls细胞疗法与放化疗进行配合治疗,不但可有效的恢复及加强其免疫抗肿瘤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彻底消灭体内残留癌细胞,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治愈率。相信随着对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研究的深入,诊断水平的不断进步,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编辑:

李敏 )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