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

发布日期:2014-11-19 21:16:26 浏览次数:1595

(一)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约3~5日。主要症状有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一般发热低到中等度,亦有突发高热惊厥者。流鼻涕、刺激性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日渐加重,精神不振、厌食、肺部可闻到啰音。幼儿常有呕吐腹泻,在软腭、硬腭弓可出现一过性红色细小内疹。在起病第2~3日可于双侧近臼齿颊粘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称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为本病早期特征。粘膜斑可逐渐增多,互相融合,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粘膜,偶见于上腭,一般维持16~18小时,有时延至1~2日,大多于出疹后1~2日内消失。

(二)出疹期:起病约3~5日后,全身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加剧,体温可高达40℃,精神萎靡嗜睡、厌食。首先于耳后发际出现皮疹,迅速发展到面颈部,一日内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约2~3日内遍及手心、足底,此时头面部皮疹已可开始隐退。皮疹约2~3mm大小,初呈淡红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出疹时全身淋巴结、肝、脾可肿大,肺部可闻干粗啰音。

(三)恢复期: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隐退,留有棕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约存在2~3周。随皮疹隐退全身中毒症状减轻,热退,精神、食欲好转,咳嗽改善而痊愈。整个病程约10~14天。

1.轻型。多见于具有一定免疫力者,如5~6个月以下小儿;近期接受过免疫制剂或输过血或接种过疫苗者。全身及呼吸道症状均轻。皮疹散在,不留色素,甚至可不出疹,也无口腔粘膜斑。病程短。

2.无皮疹型。在免疫低下患者如患白血病、恶性肿瘤、先天免疫低下者,或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当患麻疹时可不出现皮疹、粘膜斑,要依据流行病学及实验诊断。有人认为成年后某些疾病如免疫反应性疾病、皮脂性皮肤病、骨和软骨变性疾病及肿瘤等,与童年时无疹性麻疹病毒感染有关。

3.重型。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如营养不良或其他疾病,或并发肺炎、心血管功能不全等患者。高热、中毒症状重,常出现循环心力衰竭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气促、心率快、发绀、嗜睡、昏迷、惊厥等。皮疹或密集融合,或色淡透不出,或出而又隐。也有皮疹呈出血性,甚至大片瘀斑,,伴内脏出血,称出血性麻疹,预后差。

4.新生儿麻疹。胎儿出生前几天母患麻疹,出生的新生儿可患麻疹,有卡他症状,发热及密集的皮疹。

5.成人麻疹。对麻疹病毒无免疫力的成人如患麻疹,一般临床症状较重,但并发症较少。孕妇患麻疹可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可患麻疹。1982年国外一次成人麻疹暴发流行,由血凝抑制试验证实,其临床特点为:①表现胃肠道症状,腹泻、呕吐、腹痛较多;②伴肌痛背痛关节痛者相当多;③86%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④Koplik氏斑存在时间长,约3~5天;⑤仅诉眼痛而少畏光。

6.异型麻疹或称非典型麻疹综合征(atpical measles syndrome)。多发生在接种灭活麻疹疫苗以后6月~6年,再接触自然麻疹患者,或接种麻疹灭活疫苗时发生本症。偶见于曾接受减毒活疫苗者。急起高热,伴头痛、肌痛、呕吐、干咳、中毒症状重而卡他症状少,罕见粘膜斑。起病2~3日后皮疹首发于四肢,向心扩散,大多限于下半身,开始为黄红色丘疹,后出现瘀点、水泡、荨麻疹等,呈多形性。疹退不留斑或痂,常并发肺炎、胸腔积液、肺内阴影可持续数月至1~2年。恢复期病程第10日即可测得极高的麻疹补体结合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滴度可达到>1∶1280。至今未从这类病人分离到麻疹病毒,似也无传染性。大多认为其发病机理是因灭活疫苗只引起机体HI上升而未引起抗F蛋白的抗体所致。此系一种对麻疹病毒的超敏反应。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