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麻疹相关知识

发布日期:2014-10-20 13:28:25 浏览次数:1595

2010年09月09日 来源:搜狐 1.什么是麻疹?它的临床表现如何?

答:麻疹,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出疹子”。它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以小儿居多。如果护理不当,可并发肺炎,甚至引起心力衰竭等;如抢救不及时,还会有生命危险。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不断开展,大年龄发病者也日渐增多。

麻疹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卡他症状(指流泪、流涕等)、眼结膜炎、口腔黏膜斑、全身丘疹等。皮疹褪后有色素沉着

麻疹病人以发热起病,伴咳嗽、流涕、流泪、眼睛怕光、全身不舒服、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甚至腹泻。发热3~4天后,患儿开始出现皮疹,先见于耳后,后渐延及头面部,然后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出疹时间4~7天。皮疹呈红色,不高出皮肤表面,压之可褪色。出疹后3~5天皮疹按出诊先后顺序消退,由红色转变成棕褐色。疹子出齐时,体温开始下降,全身情况也逐渐好转。皮疹消退前有脱屑,色素沉着,经2~3周后完全消失,无并发症的麻疹病程为10~14天。

麻疹并发肺炎时,其症状比较严重,常可发生死亡。故在出疹后体温不降,伴有咳嗽、气急加重的病人必须引起重视,及早送医院抢救。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麻疹病毒在室温下能生存几个小时到几天。当它寄生在病人体内某些细胞内时,存活时间就更长了。麻疹病人在发病前几天及出疹后5天内,病人的口、咽、鼻黏膜上及痰液等分泌物和血液中都含有大量麻疹病毒。在病人咳嗽和打喷嚏时,病毒就随着痰沫散播到空气中,可传染给其他人。

答:麻疹疫苗又称麻疹减毒活疫苗,是用活的麻疹病毒,经过科学方法减低它的毒性后制成的。由于已经减毒,病毒已失去了使人致病的能力,但仍保持免疫原性。接种麻疹疫苗后,绝大多数人无任何不舒适感,只有极少数人可有短暂的低热或偶有稀少的皮疹等,所以接种麻疹疫苗是安全的,是目前较为有效和方便的预防麻疹的方法。

答:(1)接种过程中应注意疫苗的存放条件,切勿使疫苗受阳光直接照射,应将其置于冰背包中;开启安培和接种消毒时,勿使疫苗与酒精接触,因为酒精很容易将疫苗病毒杀死;注射疫苗须待酒精完全干后进行,注射后不能用酒精棉球按住针头拔针;疫苗开启后半小时内须用完,超过半小时后应废弃。

(3)疫苗变色、混浊、有摇不散的沉淀或安培有裂纹者,均应废弃不用。

(4)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应间隔1~3个月才能接种麻疹疫苗;麻疹疫苗接种后2周才能注射丙种球蛋白。

答:接种麻疹疫苗后的反应与疫苗株的减毒程度有关。目前使用的高度减毒的麻疹疫苗,接种反应比较轻微,没有局部反应和即现反应。有5%~10%的儿童于接种疫苗后6~12天可出现短暂的发热(不超过38.5oC)及一过性的皮疹,持续时间不超过2天,往往不被人们所觉察。发热儿童的精神、食欲不受影响,卡他症状不明显。偶尔发现皮疹也很稀疏,主要是在躯干部,多于1~2天自行消失。皮疹消退后无脱屑和色素沉着,无柯氏斑出现。一般无需处理,有发热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极少数人可能有过敏反应及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极为罕见。

答:普遍使用麻疹疫苗后,重症麻疹减少,轻型麻疹增多。轻型麻疹的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发热、呼吸道及全身症状较轻,病程短,及少有并发症,预后良好。出疹顺序可与自然麻疹不同,一般先从四肢开始,然后波及躯干、颜面,皮疹稀疏散在,颜色浅,形态不典型,手掌、足底不一定有皮疹,脱屑及色素沉着不明显。口腔黏膜斑稀少,且迅速消失,有时甚至不出现。有的仅表现为感冒症状而被忽视。但发热是一项主要症状,如在麻疹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出现发热,就应考虑麻疹。

答:目前,我们使用的丙种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盘血为原料制成的,其中含有麻疹抗体,能够中和麻疹疫苗中的疫苗病毒,使疫苗失去免疫效力,所以麻疹疫苗与丙种球蛋白不能同时使用。若先接种麻疹疫苗,尔后又接种丙种球蛋白,结果是两者均被中和而相抵消。只有在注射麻疹疫苗后2~3周,当人体已产生麻疹抗体时,再注射丙种球蛋白,两者才不产生影响。两者最好间隔1个月的时间。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