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积水有什么临床表现
外伤性脑积水大多由颅脑外伤后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量的血性脑脊液对脑膜产生刺激,引起无菌性炎症。在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发生粘连,甚至堵塞蛛网膜颗粒,造成脑脊液循环和吸收障碍,引起交通性或阻塞性脑积水;或因脑室穿通伤或血肿破入脑室,堵塞室间孔、导水管或四脑室出口,形成阻塞性脑积水;或因去骨瓣减压后,脑严重膨出、移位,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
外伤性脑积水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型发生于伤后两周之内,最快在伤后1~3天内即可发生,多因血凝块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性)或血红细胞堵塞蛛网膜粒妨碍脑脊液吸收(交通性)。病情急骤凶险,颅内压增高显著,合并脑挫裂伤严重。伤后持久昏迷,进行性恶化,死亡率高。慢性型多见于伤后3~6周,或迟至6~12个月,1年以上少见。多因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交通性脑积水。临床表现多为正常颅压脑积水。逐渐出现痴呆、步态不稳、反应迟钝及行为异常。病情进展缓慢,症状有波动,也有表现为持续浅昏迷数月,以后逐渐恢复。
外伤性脑积水的诊断主要依靠明确的脑外伤病史、伤后持续昏迷或苏醒后意识又无端恶化,并逐渐出现精神症状。颅脑CT检查示脑室系统均匀性扩大伴脑室尤其是额角周围有明显的间质水肿带,即可明确诊断。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进行分流术,疗效肯定。
到目前为止,对于先天性儿童脑积水,手术治疗(微创分流术)仍是首选方案。婴幼儿脑积水手术应从创伤最小的术式做起。手术的关键是根据病因选择术式。由中脑导水管狭窄或由蛛网膜囊肿而形成的脑积水,建议首先选用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或蛛网膜囊肿脑室镜下开窗及内引流术。对于交通性脑积水或经脑室镜下内引流术无效的患儿,只能通过脑室腹腔分流术以解除脑积水。有时患儿就诊时,脑积水已非常严重,导致大脑实质部分非常菲薄。此时,做普通的分流术风险相当大,容易引起颅内出血而致残,甚至致死。因此,需应用可调压分流系统进行手术,避免术后并发症。如果您还有更多疑问或者想更加详细的了解关于该疾病的相关问题,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的专家,或者拨打咨询热线:400-889-2219(免费)进行咨询。
推荐阅读:脑积水诊断方法有哪些?
本文地址: http://www.shnaoke.com/njszz/767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