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贫血或为肾脏拉警报 药物
●患感冒、泌尿系结石可加重肾损害,勿自服止痛药、感冒药和中草药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主任徐安平教授
62岁的吕阿姨最近经常觉得疲乏、头晕,面色苍白。她以为自己年轻时贫血的老毛病复发,就服用了补铁剂,但没明显好转。女儿察觉到不对,硬拉她到医院检查,结果查出慢性肾脏病。
记者获悉,有相当一部分40岁以上的贫血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是因肾脏病引发的贫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主任徐安平教授指出,老年慢性肾脏病约占老年人群的三分之一,老人出现贫血、高血压、泡沫尿、腰痛、食欲差等症状后常常“忍为先”,再加上子女关心不够,因而常不能及时就医。专家呼吁,防范肾病,老人要重视定期体检,患感冒、泌尿系结石等后要防肾受伤,平时勿自服一些有肾毒性的止痛药、感冒药和中草药。
老人易患慢性肾病
慢性肾脏病一般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超过三个月而出现的一组疾病,有些人有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有些人则没有。徐安平指出,引起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病因包括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及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乙肝相关性肾炎、多囊肾肾病等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肾脏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而60岁以上老人患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高达32%,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老年慢性肾病以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等居多。”徐安平表示,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原因使得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患病率逐年攀升,从而引起继发性肾病,使得老年人死亡风险成倍增加。
和其他人群相比,老人往往身患多种疾病,而不同疾病发出的“警报”有时会较为相似,更容易被那些对身体不适敏感性较差的老人放过。徐安平说,有位阿伯到医院检查时血肌酐高达2000多umol,已经进展为尿毒症。医生细问后得知,原来他曾出现一些肾病症状,但都被他归结为其他病因。例如恶心呕吐时,他以为是胃病犯了或者当天“吃得太撑”;高血压引发的头痛,他误以为是天气不好令自己睡得不香。还有些老人出现不适时自行服用止痛药,结果导致肾功能更受伤。
药物、感冒、泌尿系结石
都可令肾受伤
徐安平指出,老人因身心特点不同,预防慢性肾脏病要特别注意以下六方面:
1.定期体检。慢性肾脏病患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老年人尤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应早期进行体检。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血液(肾功能等)及影像学检查等。
2.“管住嘴,迈开腿”。肾脏病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老人预防慢性肾脏病,必须“管住嘴,迈开腿”,尽量少吃盐,以免增加肾脏负担,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要少摄入食盐,另外应进行适当运动,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