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浏阳百余名儿童铅中毒

发布日期:2014-10-07 03:20:49 浏览次数:1600

在近段时间浏阳日报的头版,有一则环保局的报花:您所关注的就是我们所关注的.环保信访电话3620848.咋一看以为环保有开明的工作形式。但是3月份柏铅中毒,今天翻开潇湘晨报又看见:“当地工厂排放烟雾.浏阳百余名儿童铅中毒。”呜呼!原来工作形式和工作实效是有区别的!就

在本职责环境监察范围的事怎么被外地的记者而先知道呢?是七宝山乡铁山村村民不知道有环保局吗?还是环保局早就知道了而不去取缔此工厂呢?而是把此工厂作为罚款的来源?处理的方式也就是停产四五天,罚款一交继续开工。如再有污染,再次罚款,再次开工。

环境和经济不能说是都重要,因该是环境的保护大于经济。要不太湖边上所有的工厂的生产总值还不够治理太湖的蓝藻。我倒希望那百余名铅中毒的儿童中有某某领导的亲戚或儿子,因为那样环保的压力会大些,取缔此工厂的希望也更大些。

■不排除有些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目的,误导家长理解铅中毒,将铅中毒夸大,制造“铅恐慌”,以获得经济利益。

■儿童铅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相关规范今年下半年有望出台。

■1997年我国对环境中的铅污染进行控制后,铅中毒的孩子比例并没有上升,相反,总体呈稳步下降趋势。

孩子血铅检测结果是100微克/升,就要吃驱铅保健食品吗?多动的孩子就是铅中毒吗?越来越多的家长谈“铅”色变,社会上甚至出现了铅恐慌。

是铅中毒还是“钱中毒”?

有关人士透露,从检测机构到推销药品和保健品,在铅中毒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商业链。他们将铅中毒夸大,制造“铅恐慌”,使铅中毒的孩子比例听起来不断扩大,以获得经济利益。

家长心理被摸透几乎被检就“超标”

黄女士的儿子宏宏今年读幼儿园中班。

年初开始,黄女士发现儿子总喜欢咬手指甲,指甲已经被啃得几乎没有了。她多方咨询了儿科专业医生,甚至连心理医生都找了,也没找到阻止宏宏咬指甲的方法。有一天,她听朋友说某公司在推广排铅产品,能治咬指甲的,就赶紧带儿子去测试。

这个公司地处一个繁华地段的写字楼里,看起来不是特别不正规的样子。进门之后,只见一个穿白大褂的人正在一个房间里为一些小朋友准备验血。“白大褂”简单问了问怎么回事,就让她的孩子也验个血。

黄女士没多想,赶紧让儿子验了。验血过程比医院简单得多,只需要把手在机器上放一下,甚至不太疼。不一会,宏宏化验的结果就出来了:也超了“标”,不过不厉害。

“医生”说:“你儿子咬指甲的问题就是因为身体里铅含量超标造成的,需要用药物来治疗。”最奇怪的是,在场所有被测的小朋友无一幸免,身体里的铅含量都严重超标!

对方给黄女士推荐了他们的药,据称要治愈需要两个疗程,一个疗程1300多元。黄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买了一个疗程的“排铅”药。

黄女士把药捧回家,每天按时给儿子服用。没想到,两个多月过去了,药已吃了一半,可孩子咬指甲的毛病却没有好转,倒是胃口也变得坏了,不爱吃东西。

不久黄女士听说,原来卖1300多元的药已经减价到600多元,而当她按照卖药的地方提供的“客户卡”上的地址再去寻找该公司的时候,公司早就没了踪影。

免费检查是诱饵最终目的是卖药

上海市消保委早在去年就发出了关于正确对待儿童排铅排毒的消费警示,但是发出警示后,还是存在对于排铅类产品的投诉。不少市民反映也遇到过和黄女士同样的遭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童铅中毒防治研究中心颜崇淮教授对记者介绍说,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都太过仔细,某些企业正是利用了家长的这一心理,大肆宣传他们的排铅药并用免费“检查”血铅的方法吸引消费者。他们在市区内设立几个检测点,找几个工作人员穿上白大褂,进行检测。几乎所有被“检查”的孩子都要检出“超标”,家长本来就担心,于是更加恐慌,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赶紧买“药”。

某些经销商所谓的“检查”往往是不准确的。颜崇淮指出,由于环境的污染,人的皮肤上也有部分铅,而这些铅的含量是血管中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某些公司的测量很可能是由于没有很好地消毒,导致了“假阳性”。还有部分公司的所谓“测试”依据一个叫做“锌卟啉”的指标,但锌卟啉的测定结果一定要排除缺铁性贫血的因素,单一的锌卟啉测定结果不能作为儿童铅中毒的诊断依据。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医院检查好好的,但在外面一查就“超标”。

其实,是否选择服药排铅,需要对于血铅含量进行严格准确的排查。颜崇淮指出,医院里对于铅中毒的检测需要三步才能确定:首先是筛查,从被测者的手指抽取一些“小血”来检查,如果有怀疑,再抽取静脉的“大血”继续排查,并且要抽“复管”,用两套标本以防误差。

排铅不一定要用药生活多注意就有效

某些企业让消费者一次购买一个疗程上千元的药品。但是,“是药三分毒”,排铅药品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孩子有可能产生胃口不好、皮肤过敏哮喘等等反应,而且排铅药可能在排铅的同时,把儿童体内成长需要的其他元素也排出去了。是否需要用药,如何用药,必须经过医生的认真检查才行,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我国儿童铅中毒领域权威专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沈晓明透露,铅中毒以后,没有必要盲目用药物进行驱铅治疗。据悉,我国大多数城市儿童的平均血铅水平在50-90微克/升,62.2%的孩子低于100微克/升,33%的孩子高于100微克/升,而在250微克/升和449微克/升的比例仅为4.6%,高于450微克/升的孩子仅为0.2%。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每升血液中铅的含量不能超过100微克,但一般来说,只有超过了250微克才需要考虑使用药物治疗。血铅含量在200至249微克时,只需要每个月进行复查就可以了。

大部分儿童的排铅,只需要在生活习惯上多加注意即可,不是一定要用药物治疗。

血铅值较低的儿童,不需服用具有排铅功能的保健品,更不需药物排铅。很多检测单位以100微克/升为孩子绝对的铅中毒指标是错误的,如同抽烟一定会得肺癌一样不能太绝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孩子多动也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本性,大多数都是正常行为,只是大人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给孩子戴上“多动症”的帽子。所以,如果怀疑自己的孩子身体铅含量超标,家长们应首先到正规的医院,使用标准的血铅测定方法测定孩子的血铅,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下药,千万不可轻信不负责任的说法。

其实,最有效的防治儿童铅中毒的方法是健康教育,几乎不需要任何花费。沈晓明指出,很多家长发现血铅指标超标,非常恐慌。其实,专家们只要对铅中毒的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中的行为干预,三个月后,血铅水平就可下降约40%。实际上,儿童体内的铅85%来自消化道的摄入,也就是通过手口摄入的,因此饭前洗手、不要吮手指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就能让孩子远离铅。

家长须知:认识铅中毒

在理想状态下,儿童体内最好一点铅都没有。但是,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都有铅的世界里,绝大多数儿童体内多多少少都有一定量的铅。居住在工业区的儿童血铅水平最高、市中心商业区内儿童的血铅水平次之、郊区儿童的血铅水平相对更低一些。

目前国际上公认,把血铅超过这个水平(100微克/升)称为儿童铅中毒,不管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及生化改变。所以,和传统的中毒涵义不同,儿童铅中毒表示体内铅积蓄已经处于有损于健康的危险水平。

铅对儿童危害的最主要方面是对儿童脑发育的影响。另外,研究还发现,儿童血铅过高还和小儿多动症学习困难有关。其次,儿童正在长脑子,也在长身体,儿童的体格生长也受到铅的影响。

防铅十一法

●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注意在进食前洗手。

●应给小儿勤剪指甲,指甲缝是特别容易匿藏铅尘的部位。

●经常清洗儿童的玩具和其他一些有可能被小儿放到口中的物品。

●位于交通繁忙的马路附近或工业区附近的居室,应尽可能经常地用湿揩布抹去儿童能触及部位的灰尘。食品和奶瓶的奶嘴上面要加罩。

●不要带小孩到汽车流量大的马路和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

●直接从事铅作业劳动的工人在下班前必须按规定洗澡、更衣后才能回家。工作场所可能存在铅污染的工人和终日在马路边工作的人员在下班前也应更衣、洗手。不要将工作服和家人、小孩的衣服一起洗涤。

●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尽量多开窗通风。

●儿童应少食某些含铅较高的食物,如普通皮蛋、爆米花等。

●每日早上用自来水时,应先将水龙头打开约1-5分钟,使前一晚囤积于自来水管道中,可能遭到铅污染的部分水放弃(早年自来水管材料中含铅较高),切不可将早上的前一段自来水用以烹食和为小孩调制奶方。

●儿童应定时进食,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成倍增加。

●保证儿童的膳食中含有足够量的钙、铁和锌。含钙丰富的食物有:乳制品、豆制品、动物骨骼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血、肉类、蛋类等。含锌丰富的食物有:肉类、海产品(特别是贝类)等。(新闻晨报)

职业病危害已成了影响我市劳动者健康和导致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重要因素,构成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近来年呈上升趋势,为什么我市职业病会呈上升趋势。我们认为这与政府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等有关;有些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技术设备落后,但更重要的是有些企业法制观念谈薄,社会责任感不强,缺乏维护职工健康的意识。

什么是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指出:所谓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原因而引起的疾病。

1、我市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工作涉及诸多行业,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为十大类115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单位2400多家,已申报用人单位802家,占33.42%,申报企业分布在建材、煤炭、地矿、化工、医药、机械、烟花等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化学毒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申报的用人单位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人数约10万余人。

①尘肺:尘肺病是危害劳动者健康的一种严重的职业病。我市现患尘肺病人669例。枨冲“矽肺事件”于2003年2月中旬被多家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经对132名采金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尘肺病人69例,患病率52.27%,1户中患2例矽肺的8家。采金人员从事金矿掘进作业,无任何防尘措施,干式作业,劳动强度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粉尘浓度大,是本次矽肺发病快,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因矽肺病已死亡35人,死亡率50.72%。枨冲镇黄岗村一周姓村民4兄弟先后因患矽肺病死亡。

②职业中毒:企业的崛起,有毒有害物质的转嫁,随之而来的职业中毒迅速增加,发生中毒的行业也在扩展,如电子、五金电镀、制鞋、烟花等行业都出现了职业中毒,连以前少有发生职业中毒的制衣行业也因使用化学品而出现职业中毒。近年来我市发现职业中毒病人55例,观察对象48例;发生急性职业中毒8起,中毒人数23人,其中死亡12人,病死率为52.2%。2004年5月,某企业发生一例氯丙烯中毒,住在湖南省劳卫所职业病医院治疗,仅医药费就达20多万元。

2003年3月钟某应聘浏阳市某烟花制作公司,从事礼花弹刷漆工作,5个月后的一天,突然出现头晕等症状,送本市人民医院急诊,三天后转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治疗。2004年11月,经长沙市疾控中心职业病诊断小组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05年5月3日死于苯中毒。2007年3月,浏阳市某有色金属固体废物再造公司铅污染事件,导致当地小学生血铅超标率为88.41%;企业职工尿铅超标39人,超标率为25.83%,轻度铅中毒16人,占10.60%;居民尿铅超标11人,占1.61%,轻度铅中毒5人,占0.73%。

据市疾控中心2005年对326家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显示,粉尘合格率为28.8%,毒物合格率为34%。有的作业场所尘毒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10—35倍(粉尘35倍、毒物10倍);接受职业健康体检率为4%,96%的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没有接受健康检查,体检人数少,职业病发病的实际情况远比现在确诊的人数严重得多。

③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审查不尽人意,据市疾控中心调查显示,我市多数企业没有履行职业卫生审查手续即投产。据市政协2005年10月25—27日对21家企业调查显示,职业病防护设施简陋的15家,占71.4%,另6家企业连简陋的防护设施都没有。由于我市过去一些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尚未消除,新的职业危害因素又不断出现,职业危害人群、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使我市职业危害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2、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我市已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管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网络,但依然存在人员少,质量不高;专业水平偏低,现场技术服务比例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3、职业病危害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有的乡镇、企业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如官桥乡的“宏达铅污染”事件,七宝山的“高铅血症”事件,在当地出现恐惧,“尘肺村”或“尘肺户”、“中毒村”先后在我市出现。劳动者因职业病返贫、致贫的情况仍然存在,甚至发生职业病危害纠分处理不当而堵塞道路、上访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事件时有发生。

我市职业病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也有遗留的老问题和新发生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的范围和危害缺乏必要的认识和重视,防范意识差;缺乏明确而规范的法律保护;缺乏严格的赔偿制度,不少用人单位“明知故犯”;行政执法部门监督、执法不力;地方政府受经济利益驱动;管理体制不顺、部门缺乏协调等。

1、进一步提高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当前,我市各级政府、各部门要从“以人为本,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把保障劳动者健康,看作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为民的切实体现。要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职业病防治法》的学习和宣传,要把《职业病防治法》的学习宣传纳入全市普法计划,广泛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有关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特别是对农民工的宣传),强化全社会的职业病防治意识。

2、实施有效的预防、监督机制、严格执法:职业病最重要是事前预防,现在预防不是没有技术,也不是没有法律,而是执行问题。因此,我市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认真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建立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链,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政府监督管理、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自律、民主管理、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预防、监督机制。要严格执法,对存在隐患的职业病危害企业,要依法检查,限令整改;对问题严重的企业,应依法责令其停止作业,停建、停产直至关闭;对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把职业病防治纳入各级乡镇政府年度考核指标:当前,日趋严峻的形势表明,我市的职业病危害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可以认为职业病是管理不善造成的人为疾病,是一些地方政府没有依法做好职业病防治规划和年度计划,没有把职业病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没有体现以人为本,没有认真落实好政府的责任造成职业病危害日趋严峻的现实。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劳动者健康为代价。要把保障劳动者健康作为各级乡镇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一个地方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好坏直接反应当地政府的监管是否到位,如果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行政不作为,那么该地区的职业病危害势必严重。

4、要加强部门配合,从源头上把好职业病危害防治关:《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控制职业病危害应从源头抓起,政府各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计划、环保、安监、建设等部门要相互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协作,凡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必须坚持“三同时”审查验收。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从立项、设计审查、工程验收,必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通过卫生部门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论正、卫生设计审查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与验收。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的职业病危害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立项;未提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或者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通过该建项目的工程验收。要通过严格的审查把关制度,从源头上把住职业病危害关。

5、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企业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体,必须提高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意识,督促企业必须自觉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的管理,落实相应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制度并定期公布。同时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6、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和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坚持监督管理和技术服务并重的原则。卫生监督部门要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对本地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如电子、化工、建材、矿山、烟花等行业。对问题突出的企业要依法加强监督检查,促使企业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同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指导工作,及时了解和发现这些企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指导并帮助整改。

职业病防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卫生监督所和市疾控中心在加强从事职业卫生执法监督和技术服务人员配置的同时,特别是要重视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避免以行政代替技术的现象,从而提升监督和服务水平。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