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新动向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肿瘤内分泌治疗中研究得最成熟和最有成效的,历史也最久。三苯氧胺(TAM)是乳腺癌内分泌临床上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药物,可以用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解救治疗,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以及高危健康女性预防乳腺癌【7】。
二十世纪90年代上市的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具有选择性更高、作用更强、不良反应轻的优点,在临床疗效方面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较第一代氨鲁米特显著提高。在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二线治疗中,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比甲地孕酮更有效。在一线治疗中,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明显优于TAM。
新一代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领域也取得显著的成效。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ATAC证明5年阿纳曲唑比5年三苯氧胺疗效更好,BIG 1-98证明5年来曲唑比5年三苯氧胺疗效更好,MA-17证明5年三苯氧胺后再用5年来曲唑的疗效进一步提高。而IES-031研究证明在2-3年三苯氧胺治疗后,序贯使用依西美坦比继续使用三苯氧胺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表明绝经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不同阶段开始使用新一代的芳香化酶抑制剂,都能取得较好疗效,这些研究都对5年三苯氧胺的治疗地位提出挑战【8,9,10,11】。
欧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研究偏重于绝经后患者,但我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绝经前较多。卵巢去势术治疗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早有成功经验。卵巢去势术可以采用卵巢切除术、放射去势术和药物去势术。以诺雷德(Zoladex)为代表的药物性卵巢去势,克服了手术和放疗去势的缺点,在提倡生活质量的今天,更能为众多年轻患者所接受。2001年10月,从患者生活质量考虑,我们在国内最早提出,药物性卵巢去势联合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前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新思路,并开展临床研究,创新性的治疗思路已经在部分患者中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2,13】。
目前为止,三苯氧胺仍然是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基本药物,绝经后患者不同阶段加用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疗效优于单用三苯氧胺5年。
综上所述,对于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选择【14】:
2.三苯氧胺2-3年后,再序贯使用2-3年依西美坦或阿那曲唑;
4.各种原因不能承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仍然可以用三苯氧胺5年。
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选择【14】:
1.先用三苯氧胺2-3年,如进入绝经后可以改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2.如果三苯氧胺2-3年后依然未绝经,可以继续使用三苯氧胺至5年,如5年后进入绝经后,再用5年来曲唑作为后续强化治疗。
3.对部分不适合用三苯氧胺治疗,或有高危复发转移因素的绝经前患者,可以考虑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