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天热谨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

发布日期:2014-11-22 02:55:55 浏览次数:1595

长晚集团滚动新闻5月18日讯(记者匡春林通讯员王艳谢丹)入夏后,气温逐渐升高。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我市日间气温可达30℃以上。高温、高湿气候不仅适合肠道传染病病原菌生长繁殖,也适合霉菌生长繁殖,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事件容易发生。根据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数据,今年5月以来,我市痢疾、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发病增加,且已有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该中心提醒市民:夏季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夏季饮食要美味更要安全

天气转热,凉菜、生鱼片、冷饮等生冷食品以及路边烧烤、大排档备受市民青睐。然而,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中,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加速,食物易腐败变质,凉菜、生鱼片、烧烤等食品尤其存在安全隐患,要尽量少吃。自己买菜做饭的市民,在夏季也要特别注意食品安全,把好采购、烹饪、入口三道关。

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王晓之介绍,购买食品要注意标识是否齐全。选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应查看食品外包装上有无名称、规格、生产单位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限、贮存条件、成分或配料表、食用方法等内容;若发现有过期、胀包、异味、分层等变质迹象,应停止食用,夏季特别容易发生奶类和饮料产气胀包变质现象。因此像牛奶、酸奶、饮料,一旦开启,应尽快食用;注意店家有无安全卫生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若店家无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应拒绝购买其任何食物,并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机构举报。

烹调食物,确保安全比口味更重要。作为“掌勺者”,卫生细节不容忽视,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要洗手,接触生肉、生禽等原料后也要洗净双手;烹调操作时刀、砧板等食品用工具及盛装食品的容器要生熟分开;冰箱内存放食品时,不要生熟混放。烹调加工食物要彻底。烹调食物时,要彻底加热,特别是隔顿或隔夜熟食应冷藏贮存,食用前须彻底再加热,这样可以杀灭储存时增殖的微生物,但如发现熟食品变质时,则应弃去。四季豆、菌类、豆浆等食物要煮熟煮透,否则易发生中毒。

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习惯。将食物送进口前,要确保双手清洁,食物新鲜、卫生。夏季,生鱼片及其他生的海产品易被细菌污染,应少吃或彻底煮熟后食用。在激烈运动后,毫无顾忌地畅饮冷藏汽水、吃大量的雪糕,冰激凌,或吃饭后马上接着吃西瓜等降温冷食,这些行为都极有可能因冷热不均刺激肠胃,进而引发拉肚子,胃痛,痢疾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加强集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管理

环境简陋,卫生条件差,防蝇防鼠、冷藏冷冻设配及烹饪器皿缺乏,餐具清洁消毒不到位,流动厨师未经健康检查上岗、烹饪方式不当……种种不利因素加大了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风险,由此引发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屡见不鲜。夏季正是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高发季节,尤其在农村地区,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大大增加。专家建议:农村地区要大力倡导讲文明、树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坚持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从简办理,移风易俗,尤其在夏季要尽量少办、不办农家宴。

王晓之提醒,如果一定要办农家宴,则务必严格遵循农村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要求,进行管理,就餐人数50人及以上的农村宴席要提前5天向村(居)委会进行申报备案。就餐人数50人以上的,由地村(居)委会派员进行现场指导;就餐人数100以上的,由当地镇级人民政府派员进行现场指导。

另外,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食堂也是群体性食物中毒高发地,夏季气温高,细菌繁殖快,一旦食品被污染,极易发生食物中毒。如禽蛋、肉类被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污染、海水产品被副溶血性弧菌等肠道致病菌污染后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等。此外,食品加工不当如四季豆未熟透、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等引起的食物中毒也时有发生。这些机构要严格食品卫生管理,搞好加工场所卫生,蔬菜瓜果清洗浸泡充分,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

发生食物中毒应采取紧急措施

王晓之表示,进食后出现肠胃不适如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时,要停止进食,并采取如下措施:催吐、送医院。如果服用时间在1~2小时内,可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咽后壁、舌根催吐。立即送往医院诊治。保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剩余食品,以备调查中毒原因时用。

同时,餐饮服务行业要积极组织救治并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报告,同时要保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剩余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和设备,以备调查确认中毒原因。

此外,消费者发现食品经营单位有违法生产经营食品时,要及时向食品安全监督部门举报投诉。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