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科学预防手足口病

发布日期:2014-11-26 09:09:17 浏览次数:1595

每年4月至9月,随着天气转暖,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作为一种儿童传染病,患者常出现不同症状的并发症,个别病情发展快的患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究竟何为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有哪些具体症状?如何在这一时期做到科学预防、从容应对?日前,记者采访了市疾控中心相关人士,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据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杨爱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儿童发病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手、足、臀部、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少数患儿会患上心肌炎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病情发展快的患者会有生命危险。

手足口病发生时,病儿常以发热起病,其热度不等,也有不发热者,但以低热者居多。且常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厌食等症状。临床以口腔、手足疱疹为主要特征。口腔疱疹见于舌、颊黏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体,约3mm大小,并迅速破溃形成溃疡皮疹多见于手足远端、手指指间,足跟边缘和甲周,手掌和足跖亦多见,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布的丘疹样皮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源为疱疹液、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它的潜伏期是3-7日。

在预防方面,杨爱表示,此病流行时,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平日教育小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若此病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将课桌表面、门把手、玩具、餐具、被褥等进行相应的消毒。

预防手足口病家长需注意:若非必要,在肠道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尽可能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其是已经暴发感染的疫区;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换衣,喂奶前要清洗双手、奶头;家中有人感染肠道病毒时,应予适当隔离以减少传染机会,个人用品、餐具不可共用;加强孩子个人卫生,勤洗手,定期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消毒,奶具、餐具要煮沸消毒,并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孩子一旦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切记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或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

专家特别提醒,虽然成人不会患病,但接触病毒后会成为带毒者,会将外环境接触的病毒带回家中,尤其是在医院、托幼机构、接触人较多的公共场所工作的人员。因此,成人也要注意讲究个人卫生,避免成为家庭中病原的引入者。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在接触宝宝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前、处理粪便后均要及时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有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黏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