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手足口病高峰提前两月杀到
一旦出现持续发热、嗜睡、口唇紫绀、频繁呕吐、四肢发凉、无力、易惊、肢体抖动等表现,一定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往年到5月份,东莞才会迎来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但今年发病高峰却提前了2个月,不少定点收治医院已经收满病人,市疾控中心提醒,托幼机构和学校将是防控重点。
4月6日上午,3岁的小黄因为发烧,被父母带到太平人民医院,医生检查后,立刻确诊为手足口病,小黄也被送入太平人民医院儿科的隔离病区。
“从今年3月起,我们的手足口病病人就开始增多,高峰期比去年提前了2个月左右。”太平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李薇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是儿科就诊高峰,虽然大部分是呼吸道疾病,但是像手足口病这样的消化道疾病也开始增多,目前开设的手足口病隔离病区,30张病床数量已经基本饱和了。现在儿科医生已经全部取消了休假,奋战在第一线。
除了太平人民医院,包括市人民医院、石龙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在内的定点收治医院,都出现手足口病收治高峰,多个医院的隔离病区已经住满病人。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往年监测数据显示,我市手足口病往往从3月份开始增多,5~7月为发病高峰。但今年,从2月份开始我市就进入了手足口病的快速上升期,较往年有所提前。”市疾控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东莞手足口病的发病病人和往年一样,仍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散居儿童居多。“我市目前已出现几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病毒以EV71为主。目前尚无死亡病例报告,也无聚集性疫情报告。”
市疾控中心也透露,从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当前我市引起普通型手足口病的优势病毒型别为CoxA16和EV71,与2010年同期相似,而去年同期则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
“由于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根据东莞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和手足口病流行特点,预计未来几年,手足口病仍将是威胁东莞5岁以下儿童的重要传染病,也是我市需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承认,接下来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可能会发生聚集性疫情,仍会出现重症甚至是死亡病例,这些单位将是防控重点。
据悉,在今年年初,东莞就开始部署和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在全市6个综合性医院设立了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点,及时掌握手足口病病毒变迁情况。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A组16型(CoxA16)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极易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引起传播。
大多数手足口病病例的症状较轻,可自愈;极少数患者会发展为危重病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的防控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卫生部门要做好疫情的监测、报告和处理,提高对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要加强晨检及日常清洁、消毒、通风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并及时报告,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家长要按照预防手足口病15字口诀“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常通风、晒太阳”,做好孩子的手足口病预防工作。一旦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若市民在手足口病预防方面有疑问,可以拨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热线:22625392。
(实习编辑宋涛)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