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手足口病再抬头 发病头5天及时治疗很关键
自治区卫生厅日前公布了4月份广西法定传染病疫情。在公布的数据当中,手足口病发病数环比、同比均大幅度增长,发病数将近6万例。昨天,记者走访医院发现,不少医院的门诊处都有孩子因手足口病就诊。医生提醒,手足口病发病头5天,家长要及时发现并前往医院治疗,这十分关键。
根据卫生厅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广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78191例,死亡218人。同期,广西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61705例,死亡19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其中,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为58284例,死亡19人。3月,广西发病数为17255人,死亡7人。手足口病进入发病小高峰。
据了解,这个数据远远高于去年。去年4月,广西共报告19383例手足口病例,死亡1人。即便是去年开始进入发病小高峰的5月,整个广西报告手足口病例26956例,死亡1人。手足口病的发病也有大小年之分,即一年发病人数较多,下一年人数就稍微少一些。区卫生厅疾控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近年来每逢双数年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如2008、2010、2012、2014年等。导致重症和死亡人数上升的原因是,EV71病毒的比例上升较快,该病毒与危重症、死亡病例密切相关。
昨天,记者前往南宁第四人民医院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在医院内儿科内,30多个床位住满了手足口病患者。由于床位不够,医院在走廊还增加了床位。据医护人员介绍,5月份以来,医院每天光是门诊接待的手足口病患者就多达100多例,患手足口病的患者大多处在3岁以下的年龄段。尤其是这段时间,随着气温升高,湿热的环境适合肠道病毒传播,且传染性强、隐形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手足口病进入了流行期。
在四医院重症医学科的ICU病房里,仍有危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处在观察和治疗阶段。医护人员介绍,4至5月份以来,一些危重病症手足口病患者经过治疗,度过危险期,已经康复出院。不过,也有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例出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重症、危重症患儿大多来自郊区或是来自县份以下的农村,甚至有部分是留守儿童。医护人员分析,大部分市区的患者病情不会太严重,因为家长在发现孩子的病情后,大多能够及时处理。四医院内儿科主任宋晓玲分析说,这些孩子大多是留在家里面由老人带,老人的卫生意识不是很强,一开始孩子发烧以为只是一般的感冒,所以会带孩子去小诊所治疗,等到孩子病情加重后才去正规医院,这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因此,应对手足口病,家长决不能轻视。
据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过程分为五期。第一期叫手足口初诊期,孩子出现发热且手、足、口、臀部和膝盖这五大部位出现皮疹。绝大部分的患者走到第一期就痊愈了,没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期。有少数的患者会进入第二期,也叫神经系统受累期,这个时候患者出现了脑炎、脑膜炎的特征。第三期称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第四期叫做心肺功能衰竭期。第五期是恢复期。三期和四期是最重的两期,患者可能出现休克、呼吸衰竭,甚至肺出血等。
宋晓玲介绍说,患者第二期进展到第三期有时候就是一到两天,时间很快。有时候第三期到第四期,几个小时之内就会有进展。所以就诊时机非常关键。手足口病发病的头5天是关键期。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送孩子前往医院治疗,孩子发病5天内得到及时救治,绝大多数是能够好转、治愈的。
据悉,在病发初期,孩子会存在发热、全身不适、咽喉痛,手、脚、肛门等部位出现皮疹。初期症状患者通常精神萎靡、不爱动、没有食欲,病情加重者会出现发热同时伴有手足口疱疹等典型症状,家长发现后要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近日,市民邓小姐在小区看到了一张告示。告示称,由于本栋楼有人确诊了麻疹,整栋楼除了8个月以下的小孩和60岁以上的老人,都需要注射疫苗。邓小姐有些担心,要是自己或家里人有人患了麻疹该怎么办?
从近日广西发布的4月法定疫情来看,4月广西共有253人麻疹发病。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儿科副主任李莎介绍说,近来因为麻疹前来就诊的患者增多,其中不乏50多岁的患者。麻疹主要通过呼吸道等渠道来传染,如果接触了患者的鼻咽、口腔等分泌物外,也容易被传染上。
李莎说,单纯的麻疹并不可怕,是可以治疗的。因为麻疹病毒在空气中存活不久,如果家里有人患上麻疹,可以把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或是在阳台多晒晒太阳。但值得注意的是,麻疹引发的并发症如支气管炎、心肌炎都是近年比较常见的,市民遇到后仍要多加小心。
按规定,初生婴儿在出生8个月时要初次接种疫苗,18—24个月时要复种,7周岁时再加强。李莎介绍说,如果市民曾患上麻疹,自身已经产生抗体,则不需要再打疫苗。如果是没有患过麻疹,只注射疫苗的市民,由于血清抗体滴度会逐年下降,建议5年内没有再次接种疫苗的成年人可以前往医院咨询,看是否需要再打一针。若母亲体内有抗体,婴儿出生的头6个月也会有抗体。备孕的孕产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疫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