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正处于发病高峰期新闻频道
核心摘要: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每年的3—7月是东莞市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余宏杰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疾病,并非只是在我国高发,曾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流行。
南方日报讯 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每年的3—7月是东莞市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近日,为普及手足口病知识,科学防治手足口病,东莞市预防医学会举办了“关爱儿童健康,科学防治手足口病”科普活动,市内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和儿科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各镇(街)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人员共240余人参加。
在活动上,通过专题报告、访谈和回答观众提问等方式,来自国家、省、市的疾控专家就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病例治疗、预防控制措施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余宏杰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疾病,并非只是在我国高发,曾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流行。手足口病呈现“三多一少”的特点,即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多为5岁以下儿童发病、绝大多数为轻症病例、少数可发展为重症或死亡。
今年的手足口病来势汹汹。余宏杰说,自2008年5月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以来,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一直位居全国所有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第一位,死亡数居前五位,疾病负担较重。而在今年,全国手足口病自4月初开始快速上升,达到2008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发病水平,报告的病例数、重症数和死亡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倍以上,容易引起重症和死亡病例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是目前的优势病毒。广东省和东莞市的手足口病疫情情况跟全国类似,目前正处于发病的高峰期,发生了一定数量的重症病例和个别死亡病例,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高发场所,因此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专家建议家长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五点: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发病高峰期少外出和早就医。
针对群众关心的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专家给各位家长支招,并不是所有的手足口病病例都要住院治疗,轻症的病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居家隔离治疗,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要学会“两摸两看”:“两摸”即摸额头——看看有没有发烧,摸皮肤——看看四肢冷不冷;“两看”就是看看儿童精神好不好,看看儿童有没有四肢发抖。如出现以上症状,各位家长需尽快把儿童送到医院救治。
对于住院的手足口病病人,专家也提醒家长及医护人员要“四个观察”:观察体温,看是否大于39℃;观察呼吸,看呼吸频率有没有改变;观察脉搏,看跳得快不快;观察神志,看有没有精神状态甚至性情的改变,如嗜睡、惊厥、哭闹不安、烦躁等。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研制的针对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疫苗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预计明年将能上市,EV71疫苗上市后,相信能对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可降低发病数和发生重症及死亡的风险,减轻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带来的压力。但是由于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复杂、传播途径多、存在隐性感染等情况,疫苗的使用并不能根除手足口病。
晨午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可疑的病例,以便及时隔离传染源,晨午检的时候除了要看小朋友的手脚有没有皮疹或小水泡外,还应要小朋友张开嘴巴,看看口腔里有没有溃疡或小疱疹,因此晨午检的时候准备一支手电筒是很有必要的。
不仅是引导儿童勤洗手,各位保育员、老师也要注意勤洗手,特别是接触小朋友前,因为成人虽然几乎不得手足口病,但是会携带病毒传染给小朋友。
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减少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因此对小朋友经常接触到的物体表面要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玩具、文具、衣服等要经常拿到太阳下暴晒。
幼儿园的防控工作也需要家长配合才能做好,因此,提前告知幼儿园已经做了哪些防控工作,需要家长配合些什么,共同来保护幼儿园儿童的健康。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