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补液可止泻防脱水
【问】秋季腹泻的病因是什么?
【答】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轮状病毒流行常发生于秋冬季,又称秋季腹泻,流行高峰多在10~12月。
轮状病毒是全球性婴幼儿严重的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轮状病毒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室温中可存活7个月,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日或数星期,耐酸、耐碱。但在55℃温度下、加热30分钟或使用甲醛可杀灭该病毒。
【问】患者人群有针对性吗?
【答】轮状病毒包括有A组和B组两种类型,B组轮状病毒针对成人。
A组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婴幼儿,并引起婴幼儿腹泻,患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以6个月至1岁幼儿为最多,该病毒引起的腹泻传染性强,易感者只需10个病毒即可感染,可在家庭内和医院迅速传播。
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性腹泻,其流行性遍及世界各地,且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问】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秋季腹泻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潜伏期36~72小时,其中最短数小时,最长可达1周。起病急,多数伴有发热,体温在37.9℃~39.5℃,部分患儿可伴呼吸道症状。典型病儿常伴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可达39℃~40℃。
病初1~2天,呕吐先于腹泻出现,腹泻为水样便,如蛋花汤样,无脓血,每天约3~10次。重者每天超过20次,由于吐、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且多数为急性失水故多引起脱水。本病自然病程3~8天,平均5天左右。
【问】轮状病毒腹泻并发惊厥吗?
【答】是的。轮状病毒腹泻常并发惊厥,一般患儿在局部和全身惊厥出现前几日,有轮状病毒腹泻的症状。腹泻常并发惊厥的典型症状有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口唇发干、四肢抽搐等。
惊厥可以是热性惊厥或无热惊厥,表现为全身性发作,也可表现为部分性发作。惊厥的时间多短暂,预后良好,不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故又称为良性惊厥。
普遍认为引起这种惊厥的病因,可能是轮状病毒的病毒血症,但不能排除急性脱水后脑水肿引起的惊厥,确切的病因有待研究。
【问】患儿出现惊厥如何处理?【答】轮状病毒腹泻并发的惊厥,一般无特异性体征,由于多数惊厥的时间短暂,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止惊处理,治疗腹泻。恢复时间1~2周,一般预后较好,无明显的后遗症。
但临床也有少数重症病例,在机体免疫力低下和营养不良时,能导致极严重的轮状病毒肠道内外感染,应高度警惕。
【问】如何预防秋季腹泻?
【答】切断传播途径是本病预防的重点。
1.管理传染源,应早期发现患者及隔离患者,对密切接触者及疑诊患者实行严密的观察。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饮水及个人卫生,做好患者粪便的消毒工作,防止饮用水源和食物被污染。医院要严格做好婴儿区及新生儿室的消毒工作,家庭应注意,大便不能自控的小儿,应限制其进入日托或学校。
3.接种免疫轮状病毒的疫苗已在临床应用。在流行期间,对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可施行接种。提倡母乳喂养,以减少婴幼儿患病的可能性。
家庭应做好如下工作:维持良好的个人食物及环境卫生;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如厕后须洗手;清理呕吐物、粪便及尿片时须戴上手套,并须再彻底洗净双手;清洁及消毒受污染的物品及表面;学童如出现呕吐或腹泻现象,应尽早求诊,需要时应停课在家休息。
【问】目前有哪些主要的治疗手段?
【答】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婴幼儿感染者病情较重的,一般病死率高。针对轮状病毒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以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等防止脱水治疗为主。
近年口服补液的使用,显著降低了因腹泻所致的死亡。主要治疗为:抗病毒治疗;胃肠黏膜保护剂治疗;微生态制剂治疗;进行饮食调整。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积极对症治疗。
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易银芝 周璇
指导专家 湖南省儿童医院神内一科
杨理明 主任、副主任医师
宁泽淑 主治医师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湖南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湖南频道",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湖南频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湖南频道",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