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孩肚子疼被忽视 原是患上慢性胃炎
“杀手”潜伏在孩子身边
贪食冷饮
现在,凡是瓶装、罐装、盒装、袋装的饮料十分畅销,许多家长将这些饮料放在冰箱内冷藏之后再给孩子喝,孩子也大都很喜欢,甚至有的孩子把冷饮当正餐,不但夏天吃喝,秋冬天也吃喝。过量冷饮可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和黏膜层变薄,从而使其防卫能力下降,如果吃饭前后饮用大量冷饮,还会冲淡胃酸,影响消化。长期如此便会导致水肿和糜烂,形成慢性胃炎。
过多零食
当前家家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由于家长的娇惯偏食,常常没完没了地吃零食,如油炸煎烤的食品和添加各种人工色素、味精、甜味剂、保鲜剂的冷饮……孩子饭前大吃零食,等吃正餐时没胃口,过了用餐时间又饿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胃炎的发生。再者这些零食一般都有添加剂,添加剂会干扰消化功能。非常容易破坏孩子尚不健全的胃肠黏膜屏障,引起胃的慢性炎症。
饮食不规律和精神压力
饮食不规律和精神压力过大,都十分不利于肠胃系统的健康,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学习紧张或贪玩,都会造成胃部神经性缺血和消化不良,有碍胃部健康。有的孩子写作业或者玩游戏机,一入迷就忘了吃饭。坐久了胃部血流减慢,影响消化。学业压力过大,也是导致儿童胃病频发的因素之一。许多中小学生安排了过度紧张的学习课程和过频的学业考试,常常不能按时定量吃饭,然后一有时间就暴饮暴食。另有不少孩子是由于忽视早餐,常是一口不吃就上学了,有时上午还要上运动量很大的体育课,到中午早已是饥肠辘辘,于是午饭时便狼吞虎咽。这样反复一饥一饱的不良刺激,很容易使儿童娇嫩的胃黏膜细胞受到损害。
细菌及病毒感染
此外,细菌、病毒、毒素反复侵袭儿童胃黏膜,是导致儿童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半儿童的胃病也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而该菌的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家庭成员在生活上密切接触就有可能造成该菌的交叉感染。大人有胃病,而且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病,就可以通过“亲密接触”传染给孩子,使孩子小小年纪也染上胃病。例如,大人嚼食喂孩子;一家人吃饭,你一筷子他一勺,往宝宝碗里添菜;一瓶饮料,大人对嘴喝完,孩子接着喝……如此种种,幽门螺旋杆菌就可以借着唾液,找到新的主人。
预防
饮食调理
从小事做起
胃炎的发生与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家长应纠正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要以奶油蛋糕、冷饮、零食等替代正餐。平常要让孩子的胃得到很好的休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每餐不要吃得过饱,更不要“填鸭式”地强迫孩子进食,以减轻孩子胃肠负担。就可以维持正常的胃肠消化吸收活动的规律。
饮食调理对治愈小儿慢性胃炎很重要。总的原则是食物需“细、软、嫩、烂”,小儿正在生长发育,因此食物还要富有营养,如要吃牛奶、炖蛋、鱼、豆制品、面条、粥、新鲜蔬菜、水果等。另外可以吃一些对胃消化功能有帮助的食品,如山药、扁豆、莲子、猪肚、米仁等。不宜多吃的食品有芹菜、竹笋、肥肉以及各种油炸食品等。
同时防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从改变不良的饮食方式做起,提倡家庭以分餐,或是使用公筷的方式预防。
此外,避免情绪、劳累等因素,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保证睡眠,也是预防儿童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若发现孩子有原因不明的腹痛,同时有消瘦和上腹部压痛,应想到是否患了胃炎,一定要极早送医院,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对于小儿胃炎现在有许多诊断方法,如电子胃镜是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可以清楚地看到胃中的病理改变。现在的电子胃镜越来越细小,在适当的麻醉下进行检查,几乎无痛苦;还有通过尿素呼气试验,是利用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活性的诊断手段,目前是为小儿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最好的方法。一旦检查确诊为胃病之后,就应该进行有规则的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胃炎即缓解。中药可以从整体方面调节机体,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在治疗胃病方面疗效也不错。
上一页 1 2
上一页 1 2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