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换季 当心另类哮喘
咳嗽一个多月 打针吃药不见好
秋冬换季 当心“另类”哮喘
发布时间:2013-11-11 08:44来源:中国吉林网 时至初冬时节,气温开始大幅度下降,很多人受到“咳”的困扰,并且牵延不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统诊疗中心门诊办公室主任杨德清提醒,如果咳嗽长时间不好,应警惕哮喘的可能。
长春市民陈女士最近很烦恼,咳嗽已经一个多月了,针也打了,药也吃了,就是不见好,“从第一次的大雾天气开始,这嗓子就一直不舒服,后来就开始咳嗽,尤其闻到异味时,更是咳得受不了。打了一个星期的消炎药,治疗咳嗽的药也吃了一个多月了,但一直没有起色,咳得嗓子像就长刺了一样的难受。”
对于陈女士的遭遇,杨德清主任说,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人体的免疫功能相对薄弱,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咳嗽、感冒等疾病。可以导致咳嗽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季节因素,秋冬季节以燥为主,尤其是此时已经入冬,咳嗽多为寒咳,是气道受到寒冷刺激后,或是机体受寒后,而发生的咳嗽。再有就是气压低,也会发生咳嗽。
而今年的深秋很不一般,连续几场大雾天气,使空气质量下降,空气中的致病物质、致敏物质明显增多,这也是导致咳嗽患者增多的最主要原因。
在发生咳嗽后,如果使用抗菌素、止咳药等无效,并且持续性的干咳,当遇到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可加重咳嗽的症状,咽部发痒等时,应警惕哮喘的可能。这种哮喘比较特殊,并不以喘息为主要特征,而以反复的刺激性咳嗽为主,只有对症下药,才会有效。
“五脏之中,肺脏最为娇气,秋冬季节的忽冷忽热、干燥等都可以使它受到侵犯,继而出现咳嗽。”杨德清主任介绍,咳嗽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肺脏导致的,一般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内伤咳嗽多为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到肺部所致,多为慢性咳喘、病情反复发作者,或经常外感后咳嗽时间较久、不易缓解的人。内伤咳嗽一般病情复杂,有的人甚至感受外邪,造成内伤咳嗽与外感咳嗽兼夹。
此时最为常见的是寒咳。很多人被外感所侵扰之外,首先想到的就是服用银翘片,或是银翘丸,而银翘是治疗风热性疾病的,此时服用多不对症。还有一些人,身体稍有不适,就会使用阿奇、头孢等抗菌素,结果是降低自身的免疫力,使之更容易受到病邪的侵扰,甚至导致疾病牵延不愈。对于风寒咳嗽,应使用辛温解表的药物。
“当出现久治不愈的咳嗽时,应先排除异物咳嗽。”杨德清主任介绍说,对于有一些原有哮喘的患者,在大雾等气象恶劣的环境中,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总觉得气不够喘;一些不典型的哮喘患者,则会出现刺激性咳嗽,这多为空气的致敏物质导致的。
建议大家,在不良气候的天气里,应减少运动,尽量不要出门;出门时要戴口罩,回到室内勤洗脸洗手。因为雾气的小颗粒很容易沾到皮肤上或皮肤黏膜上面,及时清洗局部的皮肤,否则容易进入呼吸道,诱发疾病,甚至对心血管疾病也有不好的影响。
当出现咳嗽时,可以选择橘红丸,也可以用橘子皮泡水喝,但首选陈皮。陈皮晒干后,里面的油脂、水分都被蒸发,其理气的效果更好;而鲜橘皮的水分大,里面还有多种油脂,虽然也有理气的效果,但其香燥,一些气弱的人不宜使用,这类人群多有气短,这是肺气虚的表现,经常拉肚子,这是脾气虚的表现。所以,选择橘子皮泡水,应首选陈皮;如果一定要用鲜橘皮泡水喝,应由少至多,以防身体出现不适。 记者 陈曦
此时正值秋冬交替的时节,气温大幅度下降,气压也相对不平稳,很多人就会出现不适的症状,比如头痛。杨德清主任介绍说,确实有一部分患者,每到气温下降、气压不稳定的时候就会出现头痛。如果已经到正规医院检查过了,并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的原因,可以常按风池穴,它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风池穴可同时按摩,可以用一捏一松的方法,也可以揉按。
长期坚持按摩风池穴,除了可以缓解头痛外,还有助于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部强直、目赤痛、目眩、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疾病的防治。
北方的冬季寒冷,持续时间较长,很大一部分人受到腰腿疼的困扰。杨德清主任表示,防治腰腿疼的穴位很多,比如,阳陵泉穴,它位于小腿外侧,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穴上,其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也可以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大家要长期坚持按摩,对防治腰腿痛、老寒腿、鹤膝风、高血压、坐骨神经痛等有很好的疗效。
在大腿后侧有一个殷门穴,经常捏拿,可以防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间盘突出等病症。还有一个穴位叫环跳穴,位于臀部、大腿外侧,将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穴;也可以两手抱两膝搂怀后再伸直,以此反复,一伸一屈,坚持做,可以防治腰胯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等。
季节转换,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冒等疾病,嗓子疼就是首要症状。杨德清主任介绍说,除此之外,初冬也比较干燥,受到燥邪的侵扰后,也会出现咽喉肿痛。对于这类患者,可以常按合谷穴,它位于拇、食指掌骨之间,左右手互相捏拿,长期坚持,可以很好地防治感冒、咽喉肿痛、头痛、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大家还可以按摩曲池穴,它位于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大家可以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长时间坚持按摩,有利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关节炎、月经不调等疾病的防治。
另外,冬季是心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大家要以常按内关穴,有利于胃脘痛、呕吐、心痛、心烦、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失眠等病的保健,且能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记者 陈曦
[责任编辑:贾国湘]
来源网址